藝術家

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的最後歲月(上)

拉斐爾的作品,Bindo Altoviti的肖像。(公有領域)

2012年10月11日起,巴黎羅浮宮展出為期三個月的《拉斐爾的最後歲月》特展,在2013年1月14日結束,期間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藝術愛好人士前往觀賞。

特展由普拉多博物館(Museo Nacional del Prado)與羅浮宮合作舉辦,展出拉斐爾在羅馬時期的創作情況,這也是他三十七年短暫生命中最後期和最重要的階段。展出內容除了拉斐爾的個人作品,還收集了工作室重要學徒的作品和師徒的集體創作,包括油畫、素描和壁毯畫等共計一百多件作品,對於想了解拉斐爾或文藝復興期間創作模式的藝術愛好者來說,是十分難得的學習機會。

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 ,1483年至1520年)是舉世聞名的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家,作品以平和秀美著稱,充分體現畫家本人一派文雅的氣質。拉斐爾與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並稱「文藝復興三傑 」,是三傑中是最年輕的一位(生於1483年,比米開朗基羅小八歲,比達芬奇小三十一歲)。雖然,他的生命只有短短的三十七年,1520年病逝於羅馬,但是,他的成就卻不因為年輕或短壽而失色。

1508年,年僅二十五歲的拉斐爾受教宗儒略二世(Julius PP. II,原名朱利安諾·德拉羅韋雷Giuliano della Rovere)所召,自佛羅倫斯到羅馬為教廷服務。在他一鳴驚人地完成教宗儒略二世委託的署字廳《雅典學院》等壁畫之後,人們發現他的藝術是如此諧和優雅、精緻完善,且對於大幅壁畫的構思與掌握能力均極為出色,使拉斐爾立刻成為最受歡迎的藝術家,一時聲名遠播至整個義大利,甚至全歐洲。拉斐爾也因此與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前輩齊名。

拉斐爾年輕俊美,個性善良溫和,對於他人的要求總是盡力配合,不輕易拒絕,為人處事進退合宜,因此人緣極佳。他的作品風格甜美典雅,卻不媚俗。從職業生涯來看,拉斐爾在羅馬接到的工作委托,數量遠遠超過固執孤僻的米開朗基羅和不切實際的達芬奇,是炙手可熱的藝術家,可謂功成名就。然而他的成功也絕不是憑空而來的。

拉斐爾自畫像,1504年到 1506年之間。烏菲茲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拉斐爾虛心好學,領悟力強,從前輩大師的優點中汲取了許多養分。他綜合了達芬奇的明暗用色,米開朗基羅的力量表現和古代藝術的高雅貴氣,加上自己特有的創造力和對美感的敏銳、對平衡的本能和敘事的才情,故而能承先啟後,在意大利文藝復興的高峰盛期為後世奠定了「古典主義」的基礎。

由於拉斐爾在羅馬期間工作量日益加重,他便組織一個工作團隊,由他負責整體規劃和創作構思,並尋求能夠忠於他理念和風格的助手完成。於是他教導並帶領許多年輕藝術家一起工作,許多作品都是在他的指導下由弟子和工作室成員共同完成的。

在羅馬的十二年中,拉斐爾和他的工作室,完成了教宗委托的梵蒂岡的大量房間壁畫和裝飾,十幅西斯汀禮拜堂的裝飾掛毯設計圖稿, 十五幅人物肖像和超過二十幅的宗教繪畫。拉斐爾工作室中以兩位門生最為重要──潘尼(Gian Francesco Penni)和羅曼諾 (Giulio Romano),他們在拉斐爾死後繼承了老師的工作室,並為拉斐爾完成他未完成的最後遺作,如《基督變容》。

《花園中的聖母》La Belle Jardiniere. 1507 or 1508. Oil on panel. Louvre, P aris, France.(公有領域)

一.拉斐爾的藝術養成——從佩魯吉諾到米開朗基羅

拉斐爾1483年出生於烏比諾,那裡也是意大利文化高度發展的地區之一。他早年習畫主要受佩魯吉諾的影響,1504年起決心前往當時的藝術之都佛倫羅斯,繼續他的藝術養成之路。他在佛羅倫斯學習的對象從已故的唐納泰羅,到當代的大師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都有,當時這兩人正為維奇歐宮的議會大廳進行壁畫競賽。拉斐爾很快地掌握到他們的風格,並溶入自己的作品。

拉斐爾早年在佛羅倫斯的創作,包括《聖喬治大戰惡龍》 、《聖米迦勒屠龍》,《花園中的聖母》(La Belle Jardiniere)等油畫作品。這些作品畫幅不大,卻顯示出拉斐爾在二十五歲前往羅馬之前已經展現的天賦和繪畫成熟度。和諧的色彩、流暢的線條,完善的構圖與空間處理加上人物的神情、姿態都非常生動自然。只是偶而也因經驗不足而出現缺陷,如《花園中聖母》(La belle Jardiniere)的腳出現透視不正確的問題,但總體仍瑕不掩瑜。聖母和兩個兒童形成的金字塔構圖顯然來自達芬奇《聖安娜》的影響,而風格上也不脫老師佩魯吉諾的甜美風格。

二 . 拉斐爾在羅馬──成熟期的祭壇畫

拉斐爾在羅馬受到儒略二世、里奧十世兩任教宗的器重,工作繁重。即使如此,拉斐爾還是繼續為私人創作奉獻畫(tableau de dévotion)(註一)。他的作品常常被流傳到羅馬以外的地區,名聲也因此傳遍意大利甚至歐洲其它國家。里奧十世甚至把他的四幅畫(包括《大天使聖米迦勒》在內)作為外交禮物送了給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

《聖母子與大天使拉斐爾、托比亞斯、聖傑洛姆》 。(公有領域)

這類的主要作品有 《聖母子與大天使拉斐爾、托比亞斯、聖傑洛姆》(簡稱《有魚的聖母》) (註二)、《聖米迦勒屠龍》、《聖且契莉亞》(Santa Cecilia )、 《聖家族》、《背負十字架的耶穌》等五張大幅油畫,同時還展出這些作品的多張素描草圖。這些也是拉斐爾在羅馬成立工作室時接受委託製作的作品。

《聖且契莉亞》。(公有領域)

這些宗教作品當中,拉斐爾多採取傳統上「神聖對話」(註三)的構圖,但是在其中注入更多的生命力和新意——比如人物的心理刻畫得更為深入,群像之間的互動關係更密切。在大幅畫《聖且契莉亞》裡面,拉斐爾甚至發展出一種生動的敘事性,這敘事性在《背負十字架的耶穌》(Lo Spasimo 或 Il Spasimo di Sicilia,又譯《耶穌在往骷髏地的路上跌倒》)中更顯出色。

《背負十字架的耶穌》(Lo Spasimo 或 Il Spasimo di Sicilia,又譯《耶穌在往骷髏地的路上跌倒》)。(公有領域)

《聖且契莉亞(的異象)》(高238.5,寬155公分)作於1516年─1517年左右。聖且契莉亞是音樂家和教堂音樂的守護神,在一次異象中聽見天使的合唱,完美天籟使得聖女不覺放下手中樂器(管風琴),散落地上的樂器更象徵凡間音樂無法與天堂仙樂相比(或天上的聖樂是凡間樂器無法彈奏)的寓意。畫中在兩側相伴的聖人有聖保羅、聖約翰,聖奧古斯丁和抹大拉的馬利亞。據文藝復興《藝術家列傳》的作者瓦薩里認為,聖人們的腳下散落的樂器是由拉斐爾的學生喬瓦尼‧烏迪內所畫。

難得的是,展覽也將油畫和創作過程中的素描和草圖同時對照,觀眾可以從習作中觀察到拉斐爾對學徒們基本功的要求,從形體結構、和明暗關係的準確到畫面構圖,既有形態巧思,又不失古典美所必備的平衡與和諧。其它的繪畫語言包括色彩、質感也都達到相當高的專業水準。

拉斐爾工作室的運作模式,通常是拉斐爾的構想確定後、由經驗豐富的成熟助手進行素描稿,如有時由潘尼負責,有時則交給羅曼諾。而拉斐爾本人也會為畫面中所需要的人物造型作實體素描,例如:《背負十字架的耶穌》中騎馬的士兵就是一例。

然而當工作繁重、畫幅變大、畫面人物眾多、要描述的故事與內涵複雜時,繪製工作會直接分配到工作室的其他成員,拉斐爾除了負責構思,也要兼顧品質的掌控與畫面整體的和諧一致,特別是主要人物的神情、靈性和心理刻劃,還需由拉斐爾親自下筆,學徒們還無法掌握不同人物應有的精神面貌。

在這種情況下,偶而出現作品完成度不一的缺陷。例如《有魚的聖母》中,聖母和聖傑洛姆的臉部相當細膩傳神;但右下角的獅子就顯得粗略。特別是拉斐爾工作室草創時期,集體創作作品中人體結構、透視、精緻度、色彩過渡、形體的描寫等或有不盡完美之處,與拉斐爾本人親筆繪製的《雅典學院》的水平無法比擬。

從拉斐爾本人的素描中可以看到,拉斐爾很重視人物的動態、結構比例、透視關係、衣布褶紋等的準確和藝術性。拉斐爾為《背十字架的耶穌》所作的兩個騎士的速寫,是觀察真實的人物而得到的造型。還有人物裸體素描,以及人體加上衣服的草圖,從構思、草圖、完整圖,整個古典油畫的連貫作畫步驟與過程,讓人有親身體驗到繪畫創作的嚴謹與艱辛。

畫室中的助手、學徒們的學習功課之一是要練習臨摹大師拉斐爾的素描,並且從古文物或雕像中去學習人物的造型、動態,以及空間的處理。@(待續)

拉斐爾《花園中的聖母》的聖嬰習作。(公有領域)

註釋:

註一:奉獻畫(tableau de dévotion)是一種屬於個人,或一個小範圍群體的聖像或宗教畫,用於個人或小團體於私人講堂的宗教活動之用。.

註二:因為畫中的托比亞斯手中提著魚而得名。其典故來自舊約聖經﹕托比亞斯被失明的父親差遣去收債。路上遇到大天使拉斐爾相伴。他們沿著底格里斯河紮營。一條魚從水中跳出,天使拉斐爾要他抓住魚,並教他如何提取魚膽,魚心和魚肝等內臟,可以治愈他父親的失明。

註三:「神聖對話」(意sacra conversazione ,法conversation sacrė)是從祭壇畫演化而來、在文藝復興時代形成的一種宗教群像的表現法,通常以聖母子為中心,兩側伴隨著其他不同組合的聖徒,聖人間在神情或姿態上似乎在進行某種互動或交流。

──轉載自《藝談ARTIUM》

(點閱【藝談】系列文章)

(點閱【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的最後歲月】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