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生活

特賴恩宮:美殖民地時期設計最精美的總督府

北卡州首座國會大廈背後的歷史
特賴恩宮(Tryon Palace)的設計,是參考英國帕拉第奧式建築風格(English Palladian Architecture)。主建物正面有個山形牆飾(pedimented frontispiece)。(特賴恩宮提供)

位於北卡羅萊納州的特賴恩宮(Tryon Palace)曾是英國殖民美國時期,設計最精美的總督府。特賴恩宮於獨立戰爭爆發前幾年,1770年興建完成,是為英國王室總督威廉‧特賴恩(William Tryon)而建。建造宮殿的巨額費用引起爭議,加劇了殖民地衝突。戰爭期間,特賴恩宮成為北卡州第一座國會大廈,也是戰後第一任新州長官邸。特賴恩多事與傳奇的過往,從它曾裝潢華麗、到建材被移作他用、屋內遭竊、被廢棄、遭祝融焚毀、被覆蓋,最終原地重建這些事情上可以得見。

歷經歲月的摧殘,特賴恩宮只剩下原本作為辦公室的西側建物。重建前,主建物地基必須從上方覆蓋的道路挖掘出來。事實上,主建物原址已被特賴恩宮的其它建物群覆蓋,這些建物群緊鄰北卡州新伯恩(New Bern)特倫特河(Trent River),建造在原址上。直到1950年代,特賴恩宮才開始大規模重建,包括拆除50座殘破不堪的廢棄屋和挖掘出原始地基。這項重建計劃使得特賴恩宮得以復活。

磚造鴿舍(飼養賽鴿和白鴿的屋舍)。(Lee Snider Photo Images/Shutterstock)

1764年,英國建築師約翰‧霍克斯(John Hawks)與威廉‧特賴恩(William Tryon)一同前往新伯恩旅行。總督特賴恩希望霍克斯在殖民地建造一座偉大的建築,實現他的願景。由於這項請託,霍克斯成為北卡州首位受過專業訓練的建築師。他帶來了豐富的經驗、教育學識,以及英國喬治亞式建築(English Georgian-style architecture)的影響。他將倫敦近郊富裕鄉間別墅幾何對稱的設計應用到特賴恩宮上,把歐洲品味帶進殖民地美國。

特賴恩宮的設計參考英國帕拉第奧式豪宅(English Palladian mansions)。主建物正面有個山形牆飾(帶裝飾的三角楣,pedimented frontispiece),讓人想起威尼斯或他處獨到的帕拉第奧式建築。列柱長廊(Colonnades)從主建物兩側分別向外延伸到側翼建物,線條彎曲而對稱,剛好創造出前方庭院空間面向街道和一個宮殿入口。特賴恩宮後方是美麗的特倫特河。藉由一系列設計精美的花園,烘托出地面上的建物之美。

萊瑟姆花園(Latham Garden)是個正統花壇式花園(parterre-style garden),量身打造的矮小冬青樹和黃楊木樹叢塑造出對稱圖形。(照片由特賴恩宮提供​​)
克倫伯格花園(Kellenberger Garden)盛開無數鮮花,有如彩色玻璃般豔麗。不論從平面視角或是宮殿內部,皆可欣賞花園美景。(Zack Frank/Shutterstock)

1767年8月26日,特賴恩宮開始砌上第一塊磚頭。三年後的1770年6月,總督特賴恩一家人搬進官邸。建築師霍克斯如期交付,但興建花費卻大大超出當初預算。官邸完成時的項目費用堆積如山,暴增為原來的三倍。整個興建項目遭到北卡洲殖民者強烈反對。理由非常充分,因為他們必須替這座不屬於自己的豪宅買單。這筆預算來自新加徵的酒精飲料稅和人頭稅(poll tax)等。於是,群情激憤。

一群反對政府者,或稱「監管者」,抗議加徵稅收,宣稱「我們決定未來三年內,不替豪華大廈或總督府繳納稅款。我們不要豪宅,更不會買單。」但總督特賴恩不理會異議人士的意見。在獨立戰爭爆發前,監管者與特賴恩的民兵部隊作戰,即所謂「阿拉曼斯戰役」(Battle of Alamance)。很多人在反抗過程中遇害、受傷或遭監禁。雖然抗爭沒有成功,但已顯露出生活在英國統治下殖民者日益動盪的不滿情緒。

畫面中可見氣勢宏偉的懸臂式樓梯(又稱懸浮樓梯,結構僅靠一側支撐),材質是桃花心木(mahogany)。樓梯僅供總督、總督夫人和重要賓客使用。(特賴恩宮提供​​)
樓梯大廳掛著一幅英國畫家理查德‧帕頓(Richard Paton)的海景作品《英國護衛美洲》(English Frigate ‘America’)。(特賴恩宮提供​​)

特賴恩宮即將建成時,剛好遇上強烈颶風在1769年侵襲,新伯恩大部分建築物遭到摧毀,只有霍克斯監造的磚砌特賴恩宮挺過災難。歷經幾任總督後,戰爭爆發,影響了它的屋況。興建特賴恩宮時使用的八噸金屬鉛大部分遭取走,熔化後製造火槍彈供戰爭使用。戰後,屋內貴重物品遭竊,甚至有人不請自來逕自占據特賴恩宮內房間當作自家使用。1794年,北卡州政府將首都遷至羅里(Raleigh),出租特賴恩宮給私立學校、共濟會旅館(masonic lodge)、寄宿旅社等使用。四年後,特賴恩宮的主建物因地下室堆放的乾草著火,慘遭祝融焚毀。

幸好約翰‧霍克斯未目睹他建造的特賴恩宮付之一炬。他在北卡州擁有成功事業,於1790年去世,享年59歲。霍克斯當時在新伯恩聲名大噪,也參與公民事務,為愛國事業付出。除了擁有成功的建築事業外,霍克斯還與富有的萊斯家族(the Rice family)締結姻緣、生兒育女,後來在州政府議會(the Council of State)任職。

景觀設計師莫利‧威廉斯(Morley Williams)與園藝委員會合作,運用傳統英式花園設計,為特賴恩宮打造兩個經典正統花園。(thehuhman/iStock/Getty Images Plus)

到了1945年,特賴恩宮多數建物已成遙遠回憶。原址遭五十多座房屋覆蓋,據說這些房屋已年久失修、準備拆除。倖存的西側建物在經濟大蕭條時期(the Great Depression)改建為公寓。有位莫德‧摩爾‧萊瑟姆女士(Maude Moore Latham)記得小時候曾在特賴恩宮西側樓玩耍,承諾要為整個重建項目挹注大量資金。

特賴恩宮委員會於是成立,利用萊瑟姆女士捐款推動這項浩大工程。重建團隊找出原址基地開始動工,更參考保存在紐約歷史學會圖書館裡霍克斯當初的興建計劃。經過多年努力,北卡羅萊納州首座國會大廈重建完工,於1959年對外開放。

現今,特賴恩宮每日開放參觀,園區以歷史建築修復、傳統正式花園、古裝導覽人員等特色,讓遊客瞥見美國殖民歷史一隅。

原文:A Tour Through North Carolina’s Tryon Palace, Once Known as the Finest Government House in Colonial America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傑夫‧珀金(Jeff Perkin)是位平面藝術家和綜合營養健康教練。你可以在WholySelf.com聯繫作者。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