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政治

發熱病人湧進村診所 專家:農村面臨巨大挑戰

2022年12月22日,中國東部江蘇省連雲港市的一家醫療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屋外的病人正排隊等待就診。(STR/AFP via Getty Images)

【大紀元2022年12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王祥綜合報導)中國大陸網站「醫學界」12月24日的一篇文章說,發熱病人正湧進鄉村衛生室,醫生則在四處借藥。美國的一位專家表示,醫療資源缺乏的中國農村面臨巨大挑戰。

「三年來,感覺這是第一週全身心地看病。」河南汝州的一個鄉村醫生李松波說,雖然身體累了點,但總覺得工作似乎輕鬆了一些,不用再到處奔波了。

跟其他鄉村醫生一樣,李松波過去三年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用在了執行上級的防疫措施上,包括:上門測核酸、做流調、接種疫苗、在村口或高速口卡點、填寫各種表格和冊子……

從12月10日起,農村地區的發熱患者逐漸多了起來,大多數以家庭為單位湧向當地的村衛生室。

李松波說,發熱患者的理由五花八門,但沒有一個人提起自己是否感染COVID-19(新冠病毒,也叫中共病毒)。

「我們也都不往這個話題上聊,總之不能跟新冠(COVID-19)扯上關係。」李松波說,三年以來的「陽性歧視」的觀念仍在,一些患者不到出現高熱症狀也不敢來就診,也儘量不想讓街坊四鄰知道。因此,村醫在診治的時候也刻意弱化發熱的原因,儘量當成普通疾病治療。

當地一家鄉鎮中心衛生院院長王國華也表示,過去三年來,村醫的大部分時間都用於流調等非醫療行為,他們非常想回歸到醫療崗位上。但眼下的難題是沒有足夠的藥物供應,有些村醫不得不四處借藥,有的因為沒有藥不得不關門。

多年以來,村醫在基本藥物上有官方以及民間兩個採購渠道,兩者互相補充,從未經歷過缺藥的情況。

「自從疫情防控以來,村衛生室是禁止售賣『四類藥物』的,要麼封存,要麼回收,絕大多數村醫都沒有備貨。」李松波說。四類藥物是指退熱、止咳、抗感染、治療咽乾咽痛四類。在過去三年裡,中共搞清零政策,實施了嚴格的規定,不讓售賣這些日常藥物,目的是要將所有感染的人送去隔離。

這人為導致了全國所有藥店的四類藥物庫存有限,製藥公司也大幅削減了產量。現在,中共當局又要求他們晝夜不停地加強生產。

一名鄉鎮衛生院院長透露,「這幾天藥品都供給到大城市了。」中國國內媒體報導說,新華製藥之前透露,確實存在這種行為,等產能上來後,除了政府調撥相應區域外,才能全國各地都發。

這些在農村地區缺乏的藥品包括,對乙醯氨基酚、Vc銀翹片、氨咖黃敏膠囊、布洛芬緩釋膠囊、尼美舒利分散片等。

基層醫改研究專家徐毓才告訴「醫學界」網說,農村地區由於人流量相對較小,居住分散,感染的高峰期要比城市社區來得晚一些,真正承壓的時候應該是中國新年前後。他提醒說,農村居民多是留守老人和孩子,更需要提高警惕。

中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財經年會」上預測,中國將面臨「一峰三波」,未來三個月會有三次防疫高峰,其中新年返鄉期間會是第二波。1月22日是中國新年。

對此,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嚴忠接受「醫學界」採訪時表示,隨著奧密克戎在返鄉期間從現在的城市傳播轉移到農村擴散,不同毒株還可能在全國範圍內混合,但在時間上,疫情對農村的醫療系統、救治能力、預防屏障等,將形成巨大挑戰。

他提及,此前防疫政策部署稱,鄉鎮衛生院必須要設發熱門診,2023年3月底實現覆蓋率從45%提升至90%。這個時間要求可能來不及應對這幾波疫情。

另一方面,農村基層不少地方的治療措施就是打點滴,這個不是標準的治療方法。一些農村人口在當地無法獲得有效治療,就會返回城市,形成就醫壓力。

「形勢比人強,計劃趕不上變化。有些措施即使現在做,可能也跟不上病毒傳播的速度。」黃嚴忠說。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