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治

台民主國會30年 游錫堃:已可媲美歐國家

圖為游錫堃資料照。(中央社)

【大紀元2023年01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旻洲台灣台北報導)立法院31日起舉行「民主國會30年特展」,盤點立法院的發展歷程。立法院長游錫堃致詞時表示,經過全國人民30年的努力,如今立法院的運作模式與水平,已可媲美歐美先進國家的國會,成為台灣民主、法治的基石,在全球民主制度受到巨大挑戰的此時,這項展覽別具意義。

立法院舉辦「民主國會30年特展」,展期為1月31日至6月30日,盼讓社會大眾瞭解國會全面改選的歷史意義,彰顯台灣作為民主堡壘的珍貴價值。

游錫堃表示,1980年代,台灣歷經一連串的社會運動與民意衝撞,終於在1990年代初期實現「國會全面改選」,選出的第二屆立委在1993年2月1日就職,正式終結長達43年的「萬年國會」,也讓立法院成為真正的「民主國會」,奠定了「民主台灣」的堅實基礎。

他表示,雖然遠自1969年起,就陸續開始實施第一屆立委「增補選」及「增額」 選舉,但因改革的幅度太小,立法院一直無法擺脫「萬年國會」之譏,非定期選出的立委也被稱為「老賊」。

他說,其後在野百合學運與民主前輩前仆後繼的推動下,終於在李登輝前總統任內的1991年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同年年底,非定期改選的立委全部強迫退職。

1992年12月19日舉辦第二屆立委選舉,選出161人,並於1993年2月1日正式就職。游錫堃說,回想當年那段在野人士只因倡議國會全面改選、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而遭遇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陳文成命案等政治迫害而有人家破人亡,其困難、坎坷的歷程真是舉世少見。

他表示,欣慰的是在解嚴後,台灣歷經修憲、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政黨輪替,民主政治從奠基、轉型到熟成;「萬年國會」也轉型成為現今的「民主國會」,並使台灣民主廣受國際讚譽與肯定。

游錫堃說,民主政治是「民意政治」、「法治政治」、「責任政治」、「政黨政治」,但是如果沒有定期改選的國會,一切都是建築在沙灘上。立法院民主轉型與發展的歷程,是華人文化圈國家的重要典範。

游錫堃強調,過全國人民30年的努力,如今立法院的運作模式與水平已經可以媲美歐美先進國家的國會,成為台灣民主、法治的基石,特別在全球的民主版圖縮小、民主制度受到巨大挑戰的此時,立法院這項展覽別具意義。

責任編輯:呂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