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漫遊

章翠英繪畫畫解--《屈原》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23日訊】

屈原(公元前約340-前278年),戰國時楚國人,名平,字原;又名正則,字靈均,是我國偉大的詩人和愛國主義者。楚懷王時任左徒和三閭(lv)大夫,他主張聯齊抗秦,遭到靳(jin)尚等人誣陷,被放逐(──就是“下放”),作長篇抒情詩《離騷》。楚頃襄王時再次遭到讒(chan)毀,貶謫(──也是“下放”、貶職)到江南。見楚國政治腐敗,無力挽救,在陰曆五月初五那天在湖南投汨(mi)羅江而死。

他的詩還有《九歌》(十一篇)、《天問》、《九章》(九篇)等,但《離騷》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他的詩歌想像豐富,感情深邃(sui),生動形象,節奏感強,對後世中國文學尤其是對中國詩歌有重大影響。

“笑爾江幹一老翁,形容憔悴欲何圖?當年若肯聽漁父,濯(zhuo)足滄浪診不孤。”表面上是嘲笑屈原,當年如若聽了漁父的勸告多好,乾脆隨波逐流算了,而您偏要特立獨行,自尋煩惱,結果如今弄得這樣形容憔悴,顏色枯槁,您老人家這是何苦來著?其實是盛讚屈原忠於祖國,忠於理想的精神。

二千幾百年過去了,人們每年陰曆五月初五過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湖南人和湖北人都喜歡在那一天劃龍船,把鹽蛋和棕子(──一種用棕葉包糯米制成的食物)扔到水裡:“小魚兒呀小蝦兒,實在肚子餓了就吃點鹽蛋和棕子吧,請你們千萬不要打攪屈原老爺爺的安寧!”屈原將“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屈原《九歌-涉江》)而當年得勢於一時的靳尚等奸臣呢?“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戲為六絕句》)

轉載新生網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