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生活

中華古陶瓷——罐類(四)

冬瓜罐

罐式之一。斂口,豐肩,長圓腹,假圈足,寶珠鈕平蓋,形如冬瓜,故名。其形制始見於湖北武漢龍泉明永樂年間楚昭王墓出土物,此後歷朝未再見這一造型,至清代道光朝再度出現並成為晚清時極為流行的器形。道光、咸豐時蓋鈕似寶珠,同治以後則呈燭焰式。

  

法輪式罐

又稱為戟法輪式罐,明宣德朝出現的罐式。直口,豐肩,廣平底,罐肩部有凸起的8個長方形平面扳手,上繪青花折枝花卉;罐身份層飾有青花八吉祥紋、藍查體梵文。蓮瓣紋罐蓋頂部下塌,蓋內書有「大德吉祥場」篆書銘文,罐底亦有同樣的文字與之相對應,為佛教法器。

  

壯罐

罐式之一。流行於明、清時期。造型特徵為直口,折肩,筒腹,腹下內折,帶蓋。罐口、足直徑基本相同。明宣德時製品釉面肥潤。清代乾隆年間多有仿製,釉層較薄。

  

蟋蟀罐

專門畜養、斗弄蟋蟀的罐。有陶、瓷製品。燒制地區比較廣泛。瓷製品以景德鎮為主,明宣德時期燒制的器形為鼓式,蓋下凹,有錢形氣孔,蓋內豎寫六字單行青花款,器底有六字雙圈年款。萬歷時期,造型變化較多,有圓、方、梅花、瓜稜、扇面、八方等形式。清代仍有燒制。

  

天字罐

明成化年間的一種小型斗彩蓋罐,因罐底無邊欄的青花「天」字而得名。器形為直口,短頸,圓肩,鼓腹下部內斂,內挖圈足,附蓋。蓋多平頂微凸,直壁,覆於罐口。罐腹主紋多為海馬紋,還有海水龍紋、纏枝蓮紋等紋飾。天字罐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均有仿製,康熙朝仿品胎體厚重,雍正、乾隆朝胎薄質細,釉下可見明顯的旋紋。

  

蓮子罐

流行於明崇禎朝的一種罐式。直口,垂肩,長圓形鼓腹,圈足,附蓋,蓋面略鼓,整體造型似一顆蓮子。

  

將軍罐

一種罐式,是佛教僧侶盛斂骨灰的器物。因寶珠頂蓋形似將軍盔帽而得名。初見於明代嘉靖、萬曆朝,至清代順治時基本定型。清康熙朝最流行。罐身為直口,豐肩,斂腹,平面砂底,附寶珠頂高圓蓋。

  

瓜稜罐

罐式之一,明代較為流行,因罐身呈瓜稜形而得名。嘉靖、萬歷時燒制量較大。

  

粥罐

罐式之一。流行於清代,康熙時始創。器形為直口,圓肩,深腹,底微斂,圈足,器肩部有對稱雙孔,可繫繩索或配金屬環以便提攜。同治以後,粥罐使用廣泛,產量猛增。

  

鼓罐

罐式之一,流行於清代康熙至道光年間。器形似鼓,一般無蓋,罐身上下部各飾一週凸起的鼓釘,腹部巾塑一對舖首銜環。唯有雍正朝的開藍釉鼓罐器口配蓋。

  

日月罐

一種罐式。斂口,溜肩,長圓腹漸收,圈足,弧形圓蓋若太陽,腹側貼雙耳若月牙,故稱「日月罐」或「月牙耳罐」。始見於清代康熙朝,為雍正至道光時期官窯獨特器形之一。

  

西瓜罐

一種罐式。斂口,圓腹,形如西瓜,又似寶珠,故南方稱其為「西瓜罐」或「西瓜壇」,北方地區稱為「一顆珠罐」。其形制創始於清代乾隆朝,延續至清末民國。平蓋,蓋鈕早期若寶珠,晚期形如燭焰。

(資料來源: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