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漫遊

粗獷 與 典雅的對話

專訪人形藝術創作者 林秋水

【大紀元6月30日訊】小時候愛看戲,沒想到戲曲人物就此住在記憶深處,當他開始做第一個人形娃娃,中國戲曲人物中的女子形象就這麼一個一個在腦中、在手上鮮活起來。

最近看了一場很特別的展覽——「戲夢人生」林秋水人形藝術展。一尊尊戲曲中的人形偶,從戲曲情境中定格了下來,時光凝止在戲劇張力十足的那一刻,彷彿聽到南腔北調的傳統戲曲在裙角款擺之間輕輕流瀉出來。

看了這麼秀麗精巧的人形偶,不免遐想創作者是一個怎樣巧手慧心的女子?約莫過了三十分鐘,謎底終於揭曉。他一來就抱怨說都是金庸害的,因為金庸的武俠小說裡,有個漂亮的女生叫秋水,人家一看這名字都以為他是一位曼妙女子;出人意表的,眼前的秋水是一位中年壯漢!

打開記憶的盒子

林秋水說,從小很得父親疼愛,出門應酬都帶著他,所以他看了很多的戲曲,京戲、崑曲什麼都看。這個小跟班看戲可是看得非常投入,他曾經在看「四郎探母」中,見四郎對母親的思念那一段,感動得淚如雨下。

戲曲人物就這麼伴隨著他成長,他從來都不知道,他是那麼忠實地把戲曲人物保留在記憶裡,當他開始做第一個人形娃娃,中國戲曲人物中的女子形象就這麼一個一個在腦中、在手上鮮活起來。

他談起了人形創作的緣起:「我是基督徒,我們教會要舉行義賣,那個時候就跟教會的年輕人說,不如自己來做一些東西,可能比拿出家中不用的禮品出來充數,還要有意思;就這樣,我就參照一本書上的講解,做了一個日本的那種沒有五官的小紙人形,做的時候,感覺那種成就感就慢慢地被帶動起來。」

他又說:「然後那個時候,像我的個性就不能這樣就滿足,接下來常常逛書店,剛好看到我們老師的作品,我就被她的那種娃娃吸引了,那時候家裡也許可,就讓我去日本學習。」

林秋水的老師是頗具知名度的日本人形創作家——原康子,在短短六天的密集教學中,教會了林秋水如何做一個人形娃娃,她不但教他做的技巧,而且給了林秋水一條明徑,她說:「你是中國人,為什麼要做日本人形?你應該做中國人形。」

戲曲人物典雅再現

從日本回來,他就開始嘗試用日本人形的做法去做中國式的娃娃,這麼一路走來,林秋水已經做了十幾年的娃娃了。

展場上的中國人形偶有漢、唐、元、明、清歷代仕女,有耀眼亮麗的戲曲人物——《西廂記》的紅娘、崔鶯鶯、《二進宮》的郭妃、《鎖麟囊》裡正待出閣的小姐、貴妃醉酒……千姿百態的陳列一室。

林秋水說:「做一個娃娃出來,其實很簡單,但是要抓她的神韻,做到讓她能夠吸引別人,甚至把自己所喜歡的那種對她投入的巧思,和對她整個的那種成就感的期許,那都是要靠經驗來抓。」

「那時候只要做出來,就很快樂,每一個成品,都用快樂的感覺去看它的成果。」快樂,很單純也很有內涵!那一刻,從林秋水始終落拓朗朗的笑容裡,我彷彿瞥見了古典人形偶獨有的細緻典雅!

認真埋首在自創的人形藝術十幾年,林秋水漸漸地走出自己獨特的風格,並得到了各界的肯定與讚揚,近期的展覽邀約不斷,同時受到台灣郵政局的邀請,發行林秋水人形藝術圖案郵票。

只是因為單純的「喜歡」,林秋水一路用心耕耘、全力以赴,駐足欣賞的觀眾越來越多,可見得開創富有中國文化氣息的工藝家,絕不孤獨!──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