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碰到捷運 古蹟準備搬家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3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鄭學庸╱台北報導〕六年前,一千名台灣宜蘭二結居民為了保存當地信仰中心,以六條繩索將二結王公廟移開原地、擴建新廟;兩年前,高雄市政府為了保存高雄火車站,為火車站穿上「溜冰鞋」,平移至東南方八十二公尺遠的空地上…。這一幕,不久後也可能在台北市中心上演,而被平移的建物將是北門旁即將被指定為市定古蹟的鐵道部工場大禮堂。

文建會最近委託台北市文化局對北門旁台鐵鐵道部大禮堂進行維護調查,卻意外在禮堂屋頂的鋼樑中尋獲疑似為當初騰雲號晝夜駛過的鐵軌遺構,而由於盛傳這批鐵軌正是一百二十八年前清廷拆除中國史上第一條鐵路 – 吳淞鐵路,所拆下並廢棄在台灣岸邊的鐵軌,加上禮堂仍部分保有清末及日治時期作為火車維修場的結構樣式、見證台灣交通史,因此台北市政府近期內將依照古蹟審查委員會決議,將禮堂正式指定為市定古蹟。

不過,由於位於延平南路、鄭州路口的鐵道部大禮堂,同時也是未來機場線、松山線的交會處,不但禮堂基地將動土作為捷運月台層、鋪設軌道,兩條捷運線都將從今年下半年起陸續進行發包、施工,讓這座被數條捷運、台鐵鐵道,甚至是附近高鐵夾擊環抱的「準古蹟」,命運格外坎坷。

捷運局評估指出,唯一可行方法,就是先把禮堂給「搬走」,等捷運地下工程完畢後再「搬回來」,不但不影響捷運通車時間,預估也只會增加一億多元的工程經費,目前包括捷運局、文化局與古蹟審查委員會委員,多半傾向這個方案。

宜蘭二結王公廟「千人移廟」,採用的是傳統拉縴工法,而高雄火車站的「搬家」大典,採用的則是更細緻複雜的總掘工法;不論是拉縴或總掘,要能讓王公廟、火車站或大禮堂這樣的大型建物平移,正如某支國產酒電視廣告中所說的,「要幫房子搬家,靠的絕對是技術!」

有人將「總掘工法」稱之為「讓建築物穿上溜冰鞋」,這項說法聽起來簡單,但要如何讓高雄火車站這個寬達六百五十平方公尺、重達三千多噸的建築物穿上鞋,並且往前移動八十二公尺,卻是件苦差事。

由於高雄火車站和鐵道部禮堂一樣,是鋼筋水泥結構,無法以拆開還原的方式搬遷,因此使用「總掘工法」,而非舊式「拉縴工法」,避免因拉遷過程歪斜影響工程。

這項作法是先在站體四周及動線路徑,向下開挖深二點五公尺的渠道,再於站體基礎腳上裝置水平千斤頂,在建築物下方鋪設鐵軌,並同步使用重型油壓機撐起站體,使用油壓機推動千斤頂,也同時推動建築物平行前移,但由於水平千斤頂的衝程限制為六十公分,因此必須不斷重複移動、重新架設,每次重新架設水平千斤頂約需一小移動速度為每分鐘一公分。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