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面板業面臨優勝劣敗競爭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日報導】 (中央社記者張均懋台北二日電)–「台灣產品競爭力」專題報導之四近年來TFT-LCD面板業在台灣、韓國投入金額龐大的資本支出下,一線面板大廠與二線面板廠商已浮現強弱分明的局面,情勢發展將使一線大廠未來在籌資擴廠上更具優勢,相對二線面板廠在營運壓力下,出現合併的機會將愈來愈高。

據知名顯示器市調機構DisplaySearch統計,2004年至2006年3年內,全球面板廠資本支出約達300億美元,相當新台幣6000億元以上,其中台灣面板廠在這3年內的資本支出將佔整體支出達50%以上,金額將稱冠全球。

台灣在面板產業上投入大筆資金,但各面板廠商的經營績效卻大不相同,以今年上半年各面板廠公布的財務報告顯示,上半年台灣5大面板廠虧損金額約達新台幣285億元,但華映、彩晶、廣輝等3家二線廠商就佔了232億元,也就是說,整體面板廠虧損金額有8成以上來自二線面板廠。

二線面板廠的鉅額虧損,導致股價創下近期新低,低迷的股價不利廠商在資本市場上籌資,同時也會提高廠商的負債淨值比,同樣不利向金融機構借貸,影響籌資能力,尤其在現階段一、二線面板廠在體質上存在愈來愈大的差距下,二線廠商的處境恐將更形困頓。

大尺寸面板產品的激烈競爭,甚至延伸至中小尺寸面板市場上,包括華映、彩晶、廣輝、奇美電子等面板廠,紛紛將在生產大尺寸面板不具競爭力的3.5代廠,轉作生產毛利較高的中小尺寸面板市場,造成中小尺寸面板價格劇跌,此一情勢也波及被動矩陣驅動的STN-LCD市場,造成TFT與STN產品價格同步下滑。

友達董事長李焜耀贊成面板廠商間進行合併,他指出,二線廠商在面臨營運壓力下,往往會採取較激進的訂價策略,使市場上出現不合理的面板價格,導致面板價格波動過劇,但事實證明,二線面板廠此一作法對其本身更為不利;若面板廠合併,可以減少不合理價格的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面板生產線發展至第6代玻璃基板1500*1850mm(毫米乘毫米)以上,龐大的設備金額與昂貴的上游材料,使得以第六代面板廠生產IT產品 (液晶監視器面板或筆記型電腦用面板),不一定具有成本優勢,也就是說,過去從2代線發展至5代線秉持的「大就是美」法則,在六代線以上並不見得適用。

據外資機構分析指出,第5代玻璃每片價格約1.2萬日圓,較第6代玻璃4.5萬日圓,或第7.5代玻璃高達8萬日圓高出數倍,同時再考量初期面板廠製程良率因素後,以更大尺寸基板生產IT產品並不比5代廠具有優勢。另一方面,以6 代廠每片基板可創造3600美元營業額的19吋監視器面板,與每片基板可創造4600美元營業額的32吋液晶電視面板,甚至4950美元營業額的37吋液晶電視面板,均顯示出6代廠的利基主要在生產液晶電視面板。

下游終端應用產品的多樣化,有助不同世代的生產線找出本身的利基優勢,也讓面板廠在運用本身產能上具有更靈活的彈性,相對使二線面板廠有較大的生存空間,擺脫以往過度執著於產能競賽的投資行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