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社區

溫哥華華埠「綠耳朵」傾聽「城市之心」

【大紀元10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高明溫哥華報導 / 第三屆溫哥華「城市之心」節,於十月二十五日至十一月五日連續十二天在市中心東區的二十五個地點舉行,活動包括由二十三塊展板組成「華埠故事典故收錄」;掛有兩隻綠耳朵的「murmur(細語)」熱線電話,民眾可以透過熱線聽到用粵語和英文述說的華埠歷史。

主辦單位的藝術總監Teresa Vandertuin介紹說,城市節日源於四年前的加麗基社區的大型活動,通過音樂演講交流,給予社區的民眾活力和挑戰,而且溫市中心有豐富的文化資源,這裡有英吉利、俄羅斯、日本、中國、原著民等社區,讓這些社區通過這些活動會有更多的文化層面的交流分享,更多的瞭解,於是城市節便從那時起每年舉辦一次延續下來了。今天在中華文化中心舉辦「華埠故事典故收錄」,並有華埠社區團體表演的中國舞蹈和演唱。

溫哥華市政負責是次活動的聯絡人Hellen Ma解說道:「『華埠故事典故收錄』是由二十三塊展板組成,二位原著民和二位中國青年人共同收集的真人真事,通過這些故事,人們可以瞭解到歷史上原著民輿華人有很多的交流,原著民都非常熱愛崇拜大自然,與華人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不謀而合,而他們的食物米飯炸麵包都與中國的食物一樣。」

由於人頭稅的關係,不少華人與原著民通婚後都生下混血的後代。May是一半華人一半原著民,她的父母為了不讓別人歧視,就讓她一直生活在華人的文化背景裏,但無法掩飾的外表還是令人懷疑她不是純種的中國人,難解的疑問使她覺得自己是從海裡生出來的。長大後她第一次回到母親原著民的家鄉,受到他們的歡迎和接納,從此May 開心的接受自己有兩個故鄉的身份,並自豪自己有兩種文化背景,由衷的參與雙方的節慶活動。二十三個故事讓人們更能瞭解溫哥華歷史中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主辦單位還在片打東街和Carrall街的路燈桿上,掛著綠色耳朵形狀的小標示牌,上面寫著:「murmur(細語)」,並有電話號碼(604)676-3977。民眾只要撥打這個電話號碼,就可以聽到粵語和英文述說華埠的歷史。這項口述歷史的語音服務,將做為華埠的特點持續下去。

城市節日在接下來七天的活動中,繼續其閱讀、故事演講、社區開放日、藝術展覽、音樂舞蹈、文化交流、漫步歷史遺跡等活動。參與的單位包括有加麗基社區中心、士達孔拿小學、溫市原著民中心以及中華文化中心等。本次節日共計超過六十五個節目內容,有二百五十多位藝術人士參與。◇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