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人物

劉伯溫劇受歡迎 學者:劉被小說神格化

【大紀元11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十九日電)台灣電視台八點檔連續劇「神機妙算劉伯溫」極受歡迎,華盛頓大學亞洲語文學系兼任教授陳學霖今天在中央研究院表示,本名劉基的劉伯溫是近世紀中國一位偉大政治思想家、卓越的謀士和學者,卻也是一位被小說家和民間極度渲染附會神格化,在現代社會仍有很大影響的傳奇人物。

國立中央大學與美國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合辦「中國文化研究的傳承與創新─紀念牟復禮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今天在中央研究院開幕,明後兩天將移師桃園中央大學研討,眾多耶魯、普林斯頓大學著名教授遠道來台,還有美國與亞洲其他名校的學者受邀參與研討,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教授陳學霖也應邀發表「劉基的小說化過程─從『英烈傳』到『續英烈傳』」論文。

針對台灣電視台所演劉伯溫破「七絕陣」等許多內容,所謂遭明太祖朱元璋打敗的陳友諒遺眷擬以「七絕陣」破朱元璋帝氣以滅明朝,但最後被劉伯溫破陣的戲劇內容,陳學霖說,那只是杜撰的故事,編劇的人一定看過劉伯溫被神格化的兩本明清時代小說「英烈傳」與「續英烈傳」,再加以延伸杜撰出好看的戲劇故事。

他表示,劉基在歷史上有兩面形像。在官史和文士的記載,他是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在位)的謀臣,機密軍師,學富五車,精於韜略兵法,屢屢參與戰事,出奇制勝,為明朝的建國大業作出重要貢獻。

但在明清野史小說雜著和近代民間傳說裏,陳學霖表示,劉基以其字伯溫知名,通曉天文歷數,星相占卜堪輿,留下「救劫碑文」,撰作「燒餅歌」預言六百年的天下命運,成為逆知未來為民請命的神格化人物。

陳學霖說,他對劉基的神化問題及其對近現代中國社會的影響有興趣,四十年前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歷史研究院就學,隨牟復禮教授指導撰寫博士論文,便以「劉基:一個中國皇帝謀士的兩面形像(Liu Chi:TheDual Image of a Chinese Imperial Adviser)」為題,勾勒史傳文籍及筆記小說,探索劉基在小說稗聞和民間信仰的神化過程。

近年陳學霖繼續研究發現在「英烈傳」外,清初編撰的「續英烈傳」對民間神化劉基為大預言家、「燒餅歌」的作者有明顯的關連,因此,藉紀念牟復禮教授盛會,撰文論述「英烈傳」及其續作對劉基的小說化、神格化過程作進一步剖析。

這場研討會以明清時期為討論重點,主要是紀念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的奠基者牟復禮(Frederic Mote),他是國際漢學界明清研究的一代大師,任教普林斯頓大學長達三十一年,也使普林斯頓大學成為美國的漢學研究重鎮。

牟復禮發表眾多重要論述、培養許多漢學研究人才,包括耶魯大學孫康宜、哈佛大學包弼德(Peter Bol)、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王汎森、故宮前院長石守謙等,都是目前中國研究學界的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