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英攝影家湯森的照片讓台灣民眾認識自己歷史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八日電)這次台北國際書展不只展出圖書,更深入將西方人認識台灣的第一批照片展出;這批照片是十九世紀英國攝影家湯森 (John Thomson)鏡頭下的台灣影象,文化總會秘書長陳郁秀指出,這批照片不只在這次書展中展出,文建會也已決定展後在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展出,讓台灣民眾認識自己的歷史。

台北國際書展今年在一館推出「台灣在飛躍之中,從地面到天空,1987-2006」攝影展,展出湯森九十六幅以台灣和中國為圖象的作品,並結合法國空中攝影師Yann Arthus-Bertrand楊.亞祖.貝特杭四幅台灣空中攝影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湯森的作品展出可說是「世界首演」,這次在歐盟教育文化部、倫敦Welcome Library、台灣文化總會、台北信鴿法書店促成下,來到台灣呈現。

陳郁秀初見這批史料,如獲至寶,立即促成將這批台灣珍貴史料翻成中英對照新書,在這次書展推出;也促成這項展覽南下展出。她認為,這批照片應在台灣巡迴,讓台灣民眾有機會認識自己的歷史。

文建會副主委吳錦發看到這批湯森的原版資料,感到很震撼,他說,以往來過台灣的探險家或是傳教士對台灣的描寫最多是文字或是手繪,湯森是第一位將台灣住民影像,直接用攝影技術拍下來,那種直接的撞擊是很大的。

吳錦發認為,湯森不但是攝影家,也有思想,給我們重大的啟示,尤其他只以一個月的時間,就觀察到那時台灣和日本間可能的衝突,預知後來可能會走向戰爭,後來就發生牡丹社事件。

陳郁秀提到,湯森來台時主要到台灣的打狗 (今高雄)、台灣府 (今台南)、鄰近山區 (今高雄縣)木柵與六龜,因此他所呈現的只是台灣部份,並不是全貌,但也讓現今的我們有機會看到早期南台灣的生活影像。

湯森是個歐洲人,確切來說是個蘇格蘭人。許多熟知攝影歷史的人都認為他在一八七七年所推出的「倫敦的街頭生活」攝影集,成為攝影報導的濫觴。

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郝明義認為,早在一八七一年,湯森已經發展出特殊攝影風格。他在亞洲,尤其是在中國旅行時,就是抱著攝影機與玻璃底片走遍中國。如果不是這次的旅行,一八七三年他就無法出版一共有二百多張中國照片的攝影集。

湯森的幾百張玻璃底片目前保存在倫敦,這批一八七三年印刷出來的攝影作品,已成為稀世珍寶,這是湯森自己挑選、監印的作品,同時還親筆撰寫了實況報導。

這次書展文總特別將湯森有關台灣照片整理出書,並將文字以中英介紹方式說明,讓讀者可以了解並見證自己的歷史;身為台灣人,不可不知台灣事,陳郁秀希望這項展出可以讓民眾認識自己的歷史,了解自己的角色和責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