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

英計劃將中文 列為中學生必修外語之一

【大紀元2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四日專電)英國公立中學的外語教學將出現重大變革。為提昇英國學生的國際競爭力,教育大臣強生(Alan Johnson)計劃,中學生的必修外語不再侷限是法文、德文等歐洲語言,鼓勵學生學習中文、阿拉伯文等外語,以迎合國際經濟發展的潮流。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及「週日泰晤士報」報導,英國十一到十四歲中學生依規定必須學習一項外國語文,多年來都獨尊歐洲語文,隨著亞洲經濟日益強大,教育部認為外語學習也有更多元化的必要,除了熱門的中文和阿拉伯文,在印度被廣泛使用的烏爾都語Urdu,及孟加拉語也將被列為選項。

教育部一位顧問透露,歐盟的官方語言高達二十多種,究竟那一個外語對英國學生是最重要的,需要進行全國性辯論,許多公立學校希望除了歐洲語言,也能教授學生中文和阿拉伯文。

不隻在英國,美國的中文熱也已深入民間。美國教育部門通過從去年秋季開始,中文可列為高中生選修的大學學分先修課。圖為美國馬裡蘭州,一名學生在寫李白的詩「床前明月光……」(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PAUL J. RICHARDS/AFP/Getty Images)



教育大臣強生認為,外語學習多元化不僅有助經濟發展,同時能促進族群融合,「年輕人應該了解,具體外語能力能提高就業機會」。

他說,如果英國要在日益全球化的經濟競爭,就必須加強學校的外語教學。

強生二月五日正式將展開外語教學改革的徵詢,新的變革計劃在二零零八年展開,新的中學課程中還將加入氣候變遷、奴隸交易制度、大英帝國歷史、納粹大屠殺及烹飪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