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聞

水務署強調食水安全

【大紀元8月6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水務署5日就有報導指本港六成水塘的水含有香港海鷗形菌一事指出,本港食水離開濾水廠時,含有微量殘餘氯,以控制細菌生長,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此菌對食水水質構成任何風險。

最近,香港大學調查顯示,在本港六成水塘發現可導致腸胃炎的香港海鷗型菌。水務署5日發表聲明稱,香港是世界上可享用最安全食水的地區之一。所有原水,包括東江水和水塘水,均在水務署的濾水廠進行嚴格處理和消毒程序,確保食水水質清澈、無味、衛生和不含病原細菌,才供給市民飲用。

水務署稱,由於氯氣能有效消滅細菌,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香港海鷗形菌會對食水水質構成任何風險。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和其它國際權威機構,例如美國環保署,都是以大腸桿菌和埃希氏菌作為水質污染的指標細菌和食水安全的指標。大腸桿菌和埃希氏菌的含量是顯示其他病源細菌存活的指標,亦是水質安全的一個重要參數。

在06/07年,水務署共抽取水塘超過16萬5千個樣本化驗;而過去3年,所有樣本都不含大腸桿菌和埃希氏菌。

水務署又稱,由於天然水體和未經處理的原水一般都可能含有不同種類的微生物,水務署呼籲市民絕不應飲用未經處理和消毒的原水包括水塘水,以免受到感染或生病,影響健康。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