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尋訪海上桃花源—台灣極西花嶼島

人氣: 3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許耀彬澎湖縣八日電)也許,東晉詩人陶淵明(陶潛)所描述的「桃花源記」不存在於真實的世界裡。但距離澎湖縣馬公市約十八浬、澎湖的極西點、也是台灣最西邊行政轄區島嶼—花嶼,優美的景致和豐富的地理與人文特質絕對可以稱做「海上仙山、人間仙境」。

澎湖花嶼這座幾乎被遺忘的小島,不但生成年代長達六千萬年,是全澎湖年紀最古老的島嶼,同時延續著六千萬年以來的生命力;島上各式各樣的奇岩怪石和萬古洪荒的地形地貌,則是歲月刻畫而成的創作。地理環境所形成的封閉性,相對地讓豐富的自然資源、人文特色很完整的保留下來,因此,近幾年也成為澎湖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的選項之一。

從事旅遊工作二十年的許姓導遊甚至感性的描述說,儘管島嶼的臉上皺紋滿佈、風霜依舊,卻從來沒有在人們的生命中缺席過,傲立孤懸在台灣海峽,看盡千百年來的歷史興衰、依然親切的迎來送往這片重洋裡的大小舟楫,而當身處其中時,種種不經意的感動,往往讓這份恬適與恬靜,幻化成雲遊仙境般的心靈觸動。

許姓導遊表示,澎湖花嶼島是一座安山岩為主的三級小離島,是台灣行政轄區最西的國土,也是澎湖的極西點,由於過去以來交通不便利,因此人口外流嚴重,目前島上除奉派服務的軍警、公、教人員外,平時只有近百餘位常住人口,生活的型態除老人、小孩外,青壯期的男人出海捕魚、女人家忙著殺魚,就是這處台灣海峽裡的桃花源裡,最深刻的生活脈動。

他說,花嶼這份與世無爭的恬淡,和現代繁華與工作忙碌與壓力形成強烈對比,因此,近年來澎湖花嶼島,不再只是釣客前往力搏大魚的樂土,也是觀光遊客尋求舒緩工作與生活壓力的休閒秘境。

他指出,花嶼的歷史除了島嶼年紀最久遠,在隋朝時虎賁將軍—陳稜出使「流求」時所記錄的「高華嶼」據說就是花嶼;而三百多年前花嶼島上便長住許多來自「唐山」,也就是現在的中國漢族民眾,所以在歷史人文景觀、常民文化資源也就相當豐富。

他還特別提到,花嶼因為是台灣地區最鄰近中國大陸的島嶼,所以在一九九六年中國飛彈試射落彈區就在花嶼附近海域,而平時鄰近的空殼礁則是空軍炸射訓練的靶標,花嶼島上的居民也處在最特殊的地理區位上,日治時代花嶼也是軍事要地,加上周邊暗礁激流,所以花嶼燈塔建造啟用後,不但減少許多船難,也可以鳥瞰全島美麗景觀,因此被稱為「花嶼之光」意義多重,目前已成為花嶼島上海釣、賞鳥及古厝巡禮外,另類的觀光遊憩選擇。


澎湖的花嶼燈塔興設於日治時期,夜晚照耀花嶼漁場,減少海難發生,被稱為花嶼之光。//中央社

花嶼燈塔醒目的雪白色調和蔚藍的青空相映成趣,矗立在花嶼西北角的山坡上,夏初登上塔頂俯瞰全島,就能感受先民稱花嶼為「花草青蔥」的感受,此外,燈塔北側有玄武岩風化石柱,由於酷似人形,當地人稱為「石人」,海岸線因為風化海蝕激烈,許多奇岩怪石外型或層疊或尖銳與聳立,堪稱鬼斧神工。

日治時期日人要求島上居民構築防禦工事,從花嶼燈塔一直到煙墩山,全長約二公里,為高一公尺、寬一公尺,兩條距離約五公尺的雙層防禦工事,在花嶼島的方山地形平坦草原上形成視覺的焦點。


澎湖極西點的花嶼島港口處一座大型玢岩,自然天成像極了緊緊依偎的情侶,讓花嶼島情意濃濃。//中央社

而花嶼港口航道外側,還有一處由巨大玢岩形成的自然景觀,遠望時就像情侶依偎在一起,而被稱為「情侶石」、在島上還有一處「仙腳印」,據說和望安島天台山上的仙腳印湊成一對,此外,海水低潮時歷歷在目的海蝕拱門造型奇特、海水清澈見底,隨著陽光粼粼閃動,堪稱美景處處,目不暇給。

他也指出,近年來已經有許多遊客,帶著全家搭乘望安鄉交通船到島上度假,下午領略島上自然風情,參與島民的生活,在安排一趟第一個全國海鳥保護區—貓嶼賞鳥之旅,再來個海岸垂釣和戲水。

尤其在不大的聚落高地上,花嶼國小一至六年級不到二十位學生的朗朗讀書聲,伴著飛翔而過的保育鳥燕鷗與陣陣海的味道,一切風淡雲輕,偶爾呼嘯而過的戰機音爆聲,對花嶼島的民眾而言,只是一份生活的點綴,什麼政治風暴、經濟衰退等問題,管不了也太遙遠了。

但對於外地來此尋幽訪勝的遊人而言,花嶼島上的自然生態、宗教信仰、漁村生活、常民習俗等卻是一處難得的精神饗宴和舒緩身心、沈澱塵事紛擾的最佳地點,那怕只是一排高掛在半空中的魚乾與一旁虎視眈眈的老貓,抑或家家戶戶設置在庭院前的矮小土廟,都能帶來一份與世無爭的淡泊與心靈感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