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雅樂

風靡三百年──偉大的鋼琴(二)

【大紀元6月1日訊】(編者按:曹全恩先生是澳洲墨爾本華人鋼琴調音技師,來自中國青島。自幼好琴,酷愛古典音樂。於80年代初創辦了青島私立業餘吉它學校,並曾師從北京星海鋼琴廠修理部鋼琴技師趙環安門下學習鋼琴調音與修理。1991年初進入新西蘭首都惠靈頓 Nelson Dorizac Piano公司工作,任鋼琴調音技師達八年之久。在此期間獲新西蘭認可的鋼琴調音師證書。鋼琴調音技師是曹全恩先生年青時的夢想。他自有一句座右銘:「為琴所狂」。由此看出他對鋼琴的摯愛。今天他願為讀者奉上他對鋼琴的一點點認識和理解,衷心希望大家喜歡它。)

(…承前文)當時對鋼琴的發展最有影響的音樂家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宮中著名樂師卡爾.菲利普.埃瑪努埃爾.巴赫。他不僅是巴洛克至古典主義,也是從羽管鍵琴到鋼琴過渡階段最重要的德國作曲家,還是受人尊敬的演奏家。18世紀詮釋鍵盤音樂的最高權威就是這位大師。由他親眼目睹了鋼琴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新生物演變成了偉大的鍵盤樂器。這裡有他的功勞,他本人也為能出生在這一變革時期而慶幸。

西爾伯曼的名字毫無質疑的與鋼琴聯繫在一起。腓特烈大帝當時至少收藏了15架西爾伯曼的鋼琴。老巴赫最後也認可了西爾伯曼的鋼琴,這令西爾伯曼名聲大噪。這也令當時多數的羽管鍵琴製造商放棄了傳統製造。在那50年後,鋼琴時代不可逆轉的到來了。

1821年法國人埃拉爾改進了三角鋼琴的復震奏機械裝置。1825年鋼琴開始採用鑄鐵架。1839年用毛氈代替皮革包制小音槌,中葉出現了琴弦交叉排列的鋼琴。起先鋼琴發展出三個外形款式即翼形臥式,桌形臥式和豎金字塔式。到十九世紀翼形演變成今天的三角式豎式又演變成今天的立式鋼琴,而桌形在美國風靡了一個世紀。直至1880年方形鋼琴才氣數至盡,原因是無論是從音色還是到機械製造,和彈奏手感都難與歐洲的名牌抗衡。

在鋼琴的誕生期被雕塑家和畫家在它的外身上還創造了大量的半身半人的女像、牧羊人、小精靈、蟒蛇、海豚等等;在琴蓋的樂譜架上鑲嵌了黃金;以及象牙琴蓋的裡外都飾有精美的圖畫和傳說。那外殼的選材木料是高雅的黑黃檀木和胡桃木加上精美絕倫的雕刻,鍵上覆蓋的是出汗水也不打滑的象牙健皮,鋼琴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華麗程度。

你在那時還可以見到綽號為「長頸鹿」式的手提式鋼琴。那是為了方便在四輪馬車上演奏,以及在威尼斯水道上遊船上專用的小鋼琴。更為傳奇的是1825年一位叫馬塞爾的設計出一台能演奏鋼琴的機器人,起名為「圓筒和弦器」。它通過曲柄操縱,小盒子裡的多個手指不停地敲擊琴鍵。此裝置引發了家庭音樂製作的革命。至1863年第一台不教自會,全氣體力學鋼琴演奏器問世了,並取得了專利。這類樂器的曲柄裝置很容易令人想到廚房的絞肉機。鋼琴機械師嘗試著給琴裝上機械手來敲擊琴鍵。製造商利用風箱功能和錄製好的卷紙筒來指揮機械手敲擊鍵盤。有了這樣的裝置還用手嗎?不久雙踏板的腳泵替代了曲柄,至此雙手可用來自由控制速度和音量,雙腳像踏縫紉機那樣使任何人輕而易舉的獲得精彩的演出。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