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之間

善留餘地

善留餘地,就是講究分寸。就是指人們在說話和做事時,留下可以回旋的空間。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飯吃七分飽,話說三分聽,寫文章要有意猶未盡”。其實也就是善留餘地。七分飽,要可口;三分話,要中聽;文章結尾要耐人尋味。

善留餘地,如果要以哲學的觀點來說,就是總攬全局,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細節上要做到精益求精,盡善盡美。尤其在這人際關係日益頻繁而紛雜的時代,無論你是一個卓越的人,還是一個平凡的人。在處理各種事物中,都應該給自己留些餘地。說到這裏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忍一時風平浪靜,讓三分海闊天空”。的確,人活在世上,不管是上司與下屬之間,同事之間,或是師長與學生之間,父母與兒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甚至在夫妻之間。千萬要記住,善留餘地,並且要做到尺度適宜,留多了,是一種浪費,留少了,可能回旋不開,弓拉滿了容易斷。更不應該有“氣盛”,“挑戰”,“蔑視”之類的行為。

我曾經讀過關於林肯年輕時的一些故事,說他在年輕時不僅喜歡評論是非,而且還常寫詩諷刺別人。林肯在伊利諾州回春田鎮當見習律師後,仍然喜歡在報上抨擊反對者。1842年秋,他又寫文章諷刺一位自視甚高的政客詹姆士.席爾斯。他在《春田日報》上寫了一封匿名信嘲弄席爾斯,全鎮哄然,引為笑料。自負而敏感的席爾斯當然憤怒不已。最後終於查出了寫信的人,他躍馬追蹤林肯,下戰書要求決鬥。而林肯能寫詩作文,卻不善打鬥,但迫於情勢和為了維護尊嚴,不得不接受挑戰。到了約定日期,林肯和席爾斯在密西西比河岸碰面,準備一決生死,幸好有人挺身而出,阻止了他們的決鬥。從這件事中,他汲取了教訓。此後,他行事就小心穩重多了,也可以說為他後來成為美國歷史上偉大的總統奠定了基礎。

俗話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林肯經歷的事情使他終身受益。由此可見,現實生活中,無論你多麼強大,對手多麼的不屑,無論你地位多高,權多重,錢多多,都應該給自己留些餘地。否則,即使你當時得到了些什麼,但是,你必須為你得到的付出。不失不得,這是天理。

此外,善留餘地平時人們還有一種解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壞事不能做絕,要給自己留條後路。我想儒家所說的:“虛則傾,中則正,滿則覆”就是這個道理吧。

我記得還有一位哲人說過:“用爭奪的方法,你永遠得不到滿足。但用讓步的方法,你可能得到的比你所期望的更多”。

此言寓意深刻,我想它是“善留餘地”的最好的釋解,也是世人為人處世的良語箴言。

──轉自《慧園》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