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起源

科學真的能夠重複驗證嗎?

現代科學是屬於「實證科學」。實證科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真理的確立必須經過典型環境下重複試驗的證實,如藉由懸掛著的小球碰撞可以證實位能和動能互換定律,很多科學知識就是這樣取得的。但是稍微留神一下就會發現,現代科學所涉及到的知識,並不是總能通過典型環境下重複試驗加以驗證。

比如說,現代地質學中被公認正確的「大陸漂移學說」便無法通過典型環境下重複試驗給予證實。不然的話,你重新「漂」一次讓大家見識見識?天文學中的種種認識更是在「典型環境重複試驗」範疇之外。所以這類學說,往往是藉由尋找理論所必然出現的典型事例而被確立。

比如說,如果認為一個物種是由另一物種進化而來的,在現代科學中,如能找到其間的過渡形態的物種存在,那麼進化論的真理性便被證實了。不過,從科學方法論而言,這種方法是不嚴格的,這僅僅是為了現代科學的發展,而不得已為之的變通方法而已;因為典型事例的找尋不可能概括事物發展的全過程。

另外,如果有大量事實,甚至與該學說相悖的事實,在學說的論證過程中被忽略掉了,也將導致實證科學時有所窮。如此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像達爾文「進化論」這種找不到關鍵證據的假說,卻能被推崇為「科學真理」;另一方面,被公認正確的理論能被另一學說替代,也就同樣不難理解了。其中的關鍵與奧妙,就有賴人類智慧的抉擇與展現了。◇

(本文摘編自明慧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