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物

台灣英雄:許永昌視障按摩師自立立人

【大紀元6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淑芬台北3日電)視障者許永昌當工廠作業員時遭老闆歧視,離職後經歷遊街按摩師、按摩院老闆、賣彩券等工作也都挫敗,甚至還遭遇全盲打擊。受到命運捉弄仍屢敗屢戰,他以按摩站重新站起來,並傳授所學,造福百位視障朋友。

許永昌1歲時在工廠附近玩耍,工廠發生爆炸,傷了雙眼,視力僅有正常人的1/10。5歲時父親過世,母親幫傭養9個小孩,他常以醬菜、糖水配飯充飢。

許永昌說,學生時視力不佳,抗拒讀書,國中畢業後相繼到拖鞋工廠、電子廠上班,工作表現優秀,卻遭老闆歧視,他要求現場操作以證明能力,卻無法獲得老闆認同,憤而離職,並開始學按摩。

初到按摩中心做按摩師一周,手部無法承受,導致關節、肌肉發炎,手腫脹到無法拿筷子進食。但他咬緊牙關努力學習,因為「按摩技術要練出力道、勁道」,才是真功夫。

在按摩業與色情掛勾的年代,視障按摩師常是附帶服務,許永昌曾遇到客戶結夥持刀尋仇的無妄之災,視力不好的他,來不及逃,遭尋仇客戶持武士刀恐嚇,單純的他嚇得回家抱著家人痛哭。大哥安慰他說,「家裡不缺你一雙筷子,大哥養你」。

心情平復後,許永昌釘木板作招牌,在家中成立按摩工作室,白天沿街發放名片,晚間在街頭巷尾吹短笛攬客,作遊街按摩。他說「剛開始很怕別人的眼光,從偏僻巷弄試起,慢慢才敢上人潮多的街道」,但2個月才一個客戶上門。

許永昌開始研究按摩中心的經營,豪華按摩理容中心讓不少單純按摩客戶卻步,視障人經營傳統按摩院卻狹小昏暗。他想若能縮小三溫暖及按摩理容中心規模,作傳統專業按摩服務,應具有市場。

民國73年,他買了一棟38坪的房子裝修開業,自己設計結合三溫暖、蒸氣浴室及按摩房設備的按摩中心,一股傻勁與視障友人協助下,經營得有聲有色,按摩師一度多達8人,並逐步改革傳統按摩中心的經營模式,分男女賓按摩區、加入音響設備,逐漸打出知名度。

經營5年後,因為家庭因素及身體狀況不佳,許永昌忍痛結束營業。休養2年期間,仍積極思考按摩業的經營。

許永昌在82年受愛盲基金會延攬任職,84年擔任主任輔導籌畫成立護康按摩中心,規劃形象包裝、客戶管理、空間規劃及員工教育訓練。許永昌說「當時,很多人認為只是夢想」,但經營逐漸出現生機,每個月達到1000人時服務量。

緊接著,86年開內湖分店、87年再開文山分店,許永昌統籌3家按摩中心的管理,帶頭開拓按摩經營新模式,提供視障朋友工作機會,積極投入公司行號、社區、學校等宣導行銷,卻因發生誤解,88年事業最顛峰之際,黯然離職。

「從高峰跌落谷底,鬱悶沮喪」,許永昌深受打擊後,視力逐漸退化,全家陷入困境。考量「一家四口要養,不容許再頹廢」,他與太太批刮刮樂彩券賣,把小孩送幼稚園,夫妻倆餐風露宿站騎樓、路口賣彩券,雖然辛苦,但勉強可以餬口。

好景不常,彩券市場開放,刮刮樂退流行,許永昌又面臨困頓,只好重操舊業,受雇到友人的按摩中心工作。

92年他借貸在基隆路的小型經穴按摩工作站,雖遇到SARS蕭條期,但在友人協助宣傳下,按摩中心創下口碑,穩定經營迄今。

50歲的許永昌從事按摩服務20多年,歷盡挫敗仍持續研究按摩,76年起斷斷續續應伊甸基金會、按摩公會及盲人福利協進會之邀擔任按摩講師,並利用下班時間免費傳授同業技術,有「許老師」之稱,指導過上百位視障朋友,協助視障者習得一技之長。

他說,按摩技術涉及施力、姿勢、手法,不能單憑口述,必須一路牽著視障者的手,細緻探索和感受按摩手法。視障者的觸覺敏銳,提供單純而專業的按摩技術,受不少按摩民眾的青睞。

「他不斷的研究人體肌肉、筋骨,按摩手法及力道,創新技術」,許永昌的視障朋友黃先生說,他常擔任白老鼠,接受按摩測試,不斷改進及調整,技術精進風聲傳開,很多同業會來討教。

知足的許永昌感謝成長路上家人、師長及友人的援手,提起羅東慕光盲人重建中心院長陳五福,他還難過得掉淚。他說,陳五福把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小孩,苦口婆心鼓勵大家,「眼睛看不見並不可悲,放棄自己才最要不得」。這讓他體會深刻,也決心勇敢面對人生挑戰。

他以自己起伏的生命歷程,呼籲視障朋友,「絕對不能放棄自己,還要不斷抓住機會突破」,同時不要怕社會異樣的眼光,主動提出需求才能獲得社會的溫暖,畢竟「人生道路要走出去,才有機會」。980603

「今天的台灣英雄」專欄部落格網址:http://www.cna.com.tw/TWH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