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人物

守著燈塔的男人--柏文法

去年電影「海角七號」爆紅,掀起一股追逐「國境之南」的觀光熱潮。相對於人聲鼎沸、車水馬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國境之南」,要水沒水、要電沒電、樹木不生、人跡罕至的「國境之北」恐怕就沒有幾個人去過。

位於基隆東北方外海56公里處(東經122°04’20″,北緯25°37’55″)的彭佳嶼,就是台灣的「國境之北」,與棉花嶼、花瓶嶼合稱北方三島。行政上隸屬於基隆市政府管轄,目前除了海關的燈塔守護人員,還有氣象站和海巡人員,並無一般居民。

孤島上的台灣之光

彭佳嶼燈塔為一圓形砌磚塔,為台灣地區使用最大旋轉透鏡燈塔,也是台灣區海拔最高的燈塔,燈塔外表白色目標醒目,二次世界大戰時曾遭盟軍轟炸4次之多。目前島上只有燈塔管理員、氣象局觀測員及海巡署官兵,清一色都是男 ,因此又被稱為「雄的島嶼」,為軍事管制區,一般人難以進入。由於島上風多且強,只有芒草,一 樹都沒有。

一般人對於這種到天涯海角的孤島上工作,避之唯恐不及,但是彭佳嶼燈塔主任柏文法卻自願長期留守還甘之如飴,堅持守護這座建於民國前6年擁有 年歷史,在台灣最北端孤島上亮著「台灣之光」的燈塔,而這一守轉眼已經過了10年。

現年48歲的柏文法,是第一位自願長期駐守在彭佳嶼燈塔的燈塔主任,到彭佳嶼燈塔之前,他也守過基隆、鼻頭角、澎湖、漁翁島、富貴角、蘇澳、台中港等7座燈塔。

出身燈塔世家

澎湖出生的柏文法,堪稱出身「燈塔世家」。因為澎湖群島有6座燈塔,外公、兩位舅舅都曾守過燈塔。國小2年級時他跟著家人由澎湖搬到基隆,之後就讀海事學校。1987年通過國家考試進入海關,自此讓他變成「守著燈塔的男人」,一輩子與燈塔結下不解之緣。

柏文法說,彭佳嶼燈塔員額編制為燈塔主任管理員一名,技工5名,採輪流返台休假。駐守離島燈塔生活不便,與家人更是聚少離多,一般人都認為是苦差事,因此往往沒有固定人員,需要採輪調制。當時彭佳嶼燈塔就有12位燈塔主任,每人每年輪值一個月駐守彭佳嶼燈塔。

不過柏文法認為,燈塔主任採輪調制,每個月都在換人也不是辦法,除了像在度假一樣,與技工無法熟悉,也不好管理。因此1999年,他決定自願請調長期駐守彭佳嶼燈塔,當時女兒才小二。這一守,就是10年過去了。

島上的生活步調很慢,與台灣本島的緊湊生活形態完全不同。柏文法說,除了每天例行的燈塔保養工作與每年燈塔內外油漆一次的大事外,閒暇之餘打發時間的方法,大概就是看看書,或是去海邊揮竿釣魚,不然就是去氣象站上網,每半個月才能回家一趟。生活雖非有趣,也不算無聊至極。

此外由於彭佳嶼位處偏遠,島上生活物資與燈塔的維護器材全靠海關的巡補艦「運星艦」每月兩次的運補作業。「運星艦」自基隆港出發須2個半小時才能抵達島邊,然後再搭乘小艇接駁到島上。由於彭佳嶼四周海岸不是危岩峭壁,就是暗礁密佈,只有在島的西南方有簡單的人工碼頭可以登陸,但是大船不能停靠,運補時須靠小艇接駁人員和物資。有時風浪太大,小船不能下海,還會發生「補給中斷」危機。

會守到退休為止

2001年冬天,柏文法擔任彭佳嶼燈塔技工的大舅在釣魚時不慎被海浪捲走,連屍體也無法找回,最後只能申報「失蹤」。這痛失親人的意外,讓他足足半年不再拿釣竿。不過他說,這是一樁意外,並不影響他固守彭佳嶼的心意。

儘管已經在彭佳嶼孤島上守了10年的燈塔,柏文法說,他還沒打算放棄,還要繼續守下去,大概一直守到退休吧!

目前台灣地區共有34座燈塔,隸屬財政部關稅總局轄管。其中派人駐守的燈塔有23座,彭佳嶼燈塔是緯度最北的一座,從1909年正式啟用發光,迄今有 年歷史,在南北海路交通上扮演重要角色。

財政部長李述德也表示,近年來,關稅總局所屬燈塔除朝自化、科技化方向努力外,也逐漸開放給民眾參觀,成為各地重要觀光景點,吸引相當多的人潮。目前已有澎湖漁翁島燈塔、高雄燈塔、屏東鵝鑾鼻燈塔、東北角三貂角燈塔開放參觀,預定今年9月馬祖東莒島燈塔及東引島燈塔亦將開放參觀。

彭佳嶼燈塔何時開放雖然還不知道,不過如果有一天開放了,或許大家就有機會拜訪這位在「國境之北」孤島上默默守著「台灣之光」的無名英雄了。

──轉自《Taiwan News 財經 & 文化》(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