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缅边境漂流:这是我们最接近目标的一次了

Sam Lai

人气 1

“大伙在会议里谈过许多要做的事情,却往往都没有成真。”一位在梅道诊所担任志工多年的美籍老医师T在会议里这么说着。

这句话真的很真实,相信有组织运作经验的人们一定会深有同感。但我宁愿把它延伸为,这些讨论里要做的事情只是还没有成真,因为时机还没有成熟。

当然,这也可能是个偷懒或推托的借口。但我想只要人们有这些事情真正放在心里,认真当作一回事继续讨论,当机会来时便采取些尝试和突破。世上所有事情不也是一步一脚印而来的吗?

从几个年轻医学生凭借着热情搞了个小小的简陋医疗站,竟也惨淡经营走过了二十年,而如今成为一个有如小型医疗园区规模,有着一百五十床住院部、各科门诊、心理咨询、医护培训、社福教育服务等,四百位医护工作者和职员,每年服务高达十万人次。这就是梅道诊所,也是缅甸人口中的医学生医院。

比喻来说,梅道诊所应该是一台拼装卡车。而拼装车和量产车最大的差别就是,仅此一辆,别处找不到。拼装车的坏处是跑不快常出毛病,但优点是省油且维修费低,跑得慢却可以跑得久。虽然有这拼装车该怎么跑又终点在哪,还真难说个准。

早期的梅道诊所仅为因应疟疾传染疾病而提供基本救治,后来由于缅甸难民贫困百性的需求庞大,在梅道持续努力付出提供医疗服务,促使更多人力和资源投入,而这一切并非出自于最初的规划,而是随着需求和供给才逐渐扩大到今日的营运规模。

很多时候,某个部门的成立仅是因为有外来资源的资助,或者某位外籍医护志工的投入来促成,一部分接着一部分的拼拼凑凑而成,然而,最可贵的是所有服务的坚持却来自于当地人力的持续付出。毕竟经费会中断,志工总是来来去去。

不过,这并不表示梅道诊所没有自己的视野和规划,透过外来资源和志工交流的过程,梅道的当地医护工作者依旧在学习和成长,即便碍于现实条件限制,例如经费不 稳定和人员素质不齐,但很多事情自无从想像到隐约有个轮廓,再到有了更清楚的目标以致采取行动,往往就是这些年这样走过来的。

记得七年前我刚来到泰缅边境时,得知有个台湾医疗NGO曾经到梅道诊所进行评估后,了解梅道已有推动资讯化的目标,之后该组织便赠与几台电脑以及派遣志工举办过一次短期培训课程。其实没有多久后,我便看到了这批电脑硬体躺在诊所办公室的角落里。当然主客观原因许多,但这结果则令人不会太意外。

五年多前,台湾有个网路公司主动连络上了边境,表示愿意长期协助梅道资讯工作,不仅派遣专业工程师并捐赠了一批硬体,促使其他管道的资源也因应投入,接着更牵成了连续好几梯次的台湾大学生来到诊所进行资讯服务。

其中有位国立大学研究生的D,连续两年暑假来到了泰缅边境担任志工,今年初他退役后第三度来到边境,即将在梅道诊所服务届满一年时间。他很有勇气,也有才气,当然也有众人一起成就好事的运气。

他的勇气在于跳脱多数人进入高科技产业求职的路径,反倒选择独自到海外异乡待下来服务,未来在哪里他也不太清楚,但他知道窝在小抽风扇卖力转动仍闷热难耐的诊所资讯室里,仍然要比在冷气房里盯着电脑萤幕的自己快乐自在许多倍。

他的才气在于大学念的是师大工教系,之后又攻读自动控制所研究所。身上留着原住民血液的他,虽然一碰酒就醉,但他总是能够边写电脑程式实一边唱歌给自己听,甚至还在魏导第一次筹拍赛德克电影时便捐款赞助,还愿意从边境邮递签名书抗议美国肉牛倾销台湾。这就是热血青年的他。

而他的运气,其实正如任何一个人一样。当你愿意努力以赴一件事情时,全世界的人都会愿意同你随之起舞的。

如果没有曾经参加短期志工服务团队,他不会有机会认识边境并亲自走访边境;如果不是因出走而认识了边境人们,他不会认真考虑要在边境留一段这么长的时间;如果不是有位台湾企业家的慷慨解囊支持,他也没办法能够顺利兼顾基本生活和服务工作。

坦白说,打从我第一次接触梅道诊所时,辛西雅医师和其他诊所朋友总对我说,台湾是科技大国,相信台湾一定有能力帮助我们运用科技来提升诊所服务。每当我询问起诊所资讯部门主管L,还有什么是我们能够帮上忙的,他总会回答说,除了短期志工服务队,我们更需要能有人在这待上一年带领大伙一起学习资讯化处理。

七年的时间,终于有了这位台湾年轻人的驻留和加入,让我得以了却已久的祝愿。

虽然他在建置梅道诊所中央处理资料库的工作,对于程式介面的东西我实在帮不上任何忙。但我知道对于一位来自于台湾,专业能力足够但沟通和协调能力仍在不断学习的他,绝对不会是件容易的事情。

一整年工作期间面对的全是来自于缅甸的同事,大伙用着有限有乡音的破英语来全程讨论资讯工作推展,更何况他还得勤翻阅英汉医学字典来了解脚气病的英文原来是,是什么我怎么会知道,哈。

如之前所言,梅道诊所无论如何仍旧是台拼装车,要先搞懂各科部门的先后各自建立起的资料处理系统,请注意喔,是要用英文、缅文、中文三语转换来转换去的,还有这几年来才逐渐文书处理转换为资讯化的。

除了撰写设计资料库程式,要把各自为政的部门资料整合起一起,再加上合并旧资讯系统的既有资料,还有使用者新需求得新增程式新功能,硬体、软体、除错、沟通、了解、测试、改写…,循环着一遍又一遍,还得教会诊所使用者和当地资讯人员。一夫当关,困难重重,任何工作本就如此也很正常,但我光想像起来也是件恐怖的浩大工程。

是否把资料库程式写完,问题就没有了。当然没有那么好命。感谢方案资助者的谆谆教诲,资讯化的目标是为了能真正有效提升组织管理,而非促成一个与组织管理期待分割的资讯化,那么再完美的资讯化也没有意义。

因而,这个资讯工程师还有个重大课题得处理,那就是得同时思考“资讯”和“管理”以及两者间的相辅相成。举例来说,如何以人性语言来介绍和讨论电脑语言,让诊所内外其他工作者能够了解架构、提供建议、共同参与规划,而非资讯部门的单打独斗。这是一个美好而难以达成的目标,但也是该想尽办法努力达成的目标,需 要的是更多沟通和协调的能力。

时间过得真快,也真慢。转眼这位台湾年轻人小章已经在边境一年时间了,虽然他仍有许多还得学习的,但相信在这过程中他也已经学习到了许多,而他也会继续的。

诊所资讯部门创立也快十年了,从管理三台电脑到至今管理五十台电脑,资讯部门主管L俨然成了电脑万事通先生。

美籍医生T每年在梅道诊所妇产科服务至少六个月,然后返回居住地执业谋生,近十年来,如复一日。

这天,他们俩异口同声说起:“我们许久的目标终于有机会成真了,这是我们最最最…接近诊所资讯中央处理系统的一次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泰缅边境漂流:从台湾山林到泰缅边境
泰缅边境漂流:甲良族帅哥(1)
泰缅边境漂流:甲良族帅哥(2)
泰缅边境漂流:华教的讨论和想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