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緬邊境漂流:這是我們最接近目標的一次了

Sam Lai

人氣 1

「大夥在會議裡談過許多要做的事情,卻往往都沒有成真。」一位在梅道診所擔任志工多年的美籍老醫師T在會議裡這麼說著。

這句話真的很真實,相信有組織運作經驗的人們一定會深有同感。但我寧願把它延伸為,這些討論裡要做的事情只是還沒有成真,因為時機還沒有成熟。

當然,這也可能是個偷懶或推託的藉口。但我想只要人們有這些事情真正放在心裏,認真當作一回事繼續討論,當機會來時便採取些嚐試和突破。世上所有事情不也是一步一腳印而來的嗎?

從幾個年輕醫學生憑藉著熱情搞了個小小的簡陋醫療站,竟也慘澹經營走過了二十年,而如今成為一個有如小型醫療園區規模,有著一百五十床住院部、各科門診、心理諮詢、醫護培訓、社福教育服務等,四百位醫護工作者和職員,每年服務高達十萬人次。這就是梅道診所,也是緬甸人口中的醫學生醫院。

比喻來說,梅道診所應該是一台拼裝卡車。而拼裝車和量產車最大的差別就是,僅此一輛,別處找不到。拼裝車的壞處是跑不快常出毛病,但優點是省油且維修費低,跑得慢卻可以跑得久。雖然有這拼裝車該怎麼跑又終點在哪,還真難說個準。

早期的梅道診所僅為因應瘧疾傳染疾病而提供基本救治,後來由於緬甸難民貧困百性的需求龐大,在梅道持續努力付出提供醫療服務,促使更多人力和資源投入,而這一切並非出自於最初的規劃,而是隨著需求和供給才逐漸擴大到今日的營運規模。

很多時候,某個部門的成立僅是因為有外來資源的資助,或者某位外籍醫護志工的投入來促成,一部份接著一部份的拼拼湊湊而成,然而,最可貴的是所有服務的堅持卻來自於當地人力的持續付出。畢竟經費會中斷,志工總是來來去去。

不過,這並不表示梅道診所沒有自己的視野和規劃,透過外來資源和志工交流的過程,梅道的當地醫護工作者依舊在學習和成長,即便礙於現實條件限制,例如經費不 穩定和人員素質不齊,但很多事情自無從想像到隱約有個輪廓,再到有了更清楚的目標以致採取行動,往往就是這些年這樣走過來的。

記得七年前我剛來到泰緬邊境時,得知有個台灣醫療NGO曾經到梅道診所進行評估後,瞭解梅道已有推動資訊化的目標,之後該組織便贈與幾台電腦以及派遣志工舉辦過一次短期培訓課程。其實沒有多久後,我便看到了這批電腦硬體躺在診所辦公室的角落裡。當然主客觀原因許多,但這結果則令人不會太意外。

五年多前,台灣有個網路公司主動連絡上了邊境,表示願意長期協助梅道資訊工作,不僅派遣專業工程師並捐贈了一批硬體,促使其他管道的資源也因應投入,接著更牽成了連續好幾梯次的台灣大學生來到診所進行資訊服務。

其中有位國立大學研究生的D,連續兩年暑假來到了泰緬邊境擔任志工,今年初他退役後第三度來到邊境,即將在梅道診所服務屆滿一年時間。他很有勇氣,也有才氣,當然也有眾人一起成就好事的運氣。

他的勇氣在於跳脫多數人進入高科技產業求職的路徑,反倒選擇獨自到海外異鄉待下來服務,未來在哪裏他也不太清楚,但他知道窩在小抽風扇賣力轉動仍悶熱難耐的診所資訊室裡,仍然要比在冷氣房裡盯著電腦螢幕的自己快樂自在許多倍。

他的才氣在於大學念的是師大工教系,之後又攻讀自動控制所研究所。身上留著原住民血液的他,雖然一碰酒就醉,但他總是能夠邊寫電腦程式實一邊唱歌給自己聽,甚至還在魏導第一次籌拍賽德克電影時便捐款贊助,還願意從邊境郵遞簽名書抗議美國肉牛傾銷台灣。這就是熱血青年的他。

而他的運氣,其實正如任何一個人一樣。當你願意努力以赴一件事情時,全世界的人都會願意同你隨之起舞的。

如果沒有曾經參加短期志工服務團隊,他不會有機會認識邊境並親自走訪邊境;如果不是因出走而認識了邊境人們,他不會認真考慮要在邊境留一段這麼長的時間;如果不是有位台灣企業家的慷慨解囊支持,他也沒辦法能夠順利兼顧基本生活和服務工作。

坦白說,打從我第一次接觸梅道診所時,辛西雅醫師和其他診所朋友總對我說,台灣是科技大國,相信台灣一定有能力幫助我們運用科技來提升診所服務。每當我詢問起診所資訊部門主管L,還有甚麼是我們能夠幫上忙的,他總會回答說,除了短期志工服務隊,我們更需要能有人在這待上一年帶領大夥一起學習資訊化處理。

七年的時間,終於有了這位台灣年輕人的駐留和加入,讓我得以了卻已久的祝願。

雖然他在建置梅道診所中央處理資料庫的工作,對於程式介面的東西我實在幫不上任何忙。但我知道對於一位來自於台灣,專業能力足夠但溝通和協調能力仍在不斷學習的他,絕對不會是件容易的事情。

一整年工作期間面對的全是來自於緬甸的同事,大夥用著有限有鄉音的破英語來全程討論資訊工作推展,更何況他還得勤翻閱英漢醫學字典來瞭解腳氣病的英文原來是,是甚麼我怎麼會知道,哈。

如之前所言,梅道診所無論如何仍舊是台拼裝車,要先搞懂各科部門的先後各自建立起的資料處理系統,請注意喔,是要用英文、緬文、中文三語轉換來轉換去的,還有這幾年來才逐漸文書處理轉換為資訊化的。

除了撰寫設計資料庫程式,要把各自為政的部門資料整合起一起,再加上合併舊資訊系統的既有資料,還有使用者新需求得新增程式新功能,硬體、軟體、除錯、溝通、瞭解、測試、改寫…,循環著一遍又一遍,還得教會診所使用者和當地資訊人員。一夫當關,困難重重,任何工作本就如此也很正常,但我光想像起來也是件恐怖的浩大工程。

是否把資料庫程式寫完,問題就沒有了。當然沒有那麼好命。感謝方案資助者的諄諄教誨,資訊化的目標是為了能真正有效提升組織管理,而非促成一個與組織管理期待分割的資訊化,那麼再完美的資訊化也沒有意義。

因而,這個資訊工程師還有個重大課題得處理,那就是得同時思考「資訊」和「管理」以及兩者間的相輔相成。舉例來說,如何以人性語言來介紹和討論電腦語言,讓診所內外其他工作者能夠瞭解架構、提供建議、共同參與規劃,而非資訊部門的單打獨鬥。這是一個美好而難以達成的目標,但也是該想盡辦法努力達成的目標,需 要的是更多溝通和協調的能力。

時間過得真快,也真慢。轉眼這位台灣年輕人小章已經在邊境一年時間了,雖然他仍有許多還得學習的,但相信在這過程中他也已經學習到了許多,而他也會繼續的。

診所資訊部門創立也快十年了,從管理三台電腦到至今管理五十台電腦,資訊部門主管L儼然成了電腦萬事通先生。

美籍醫生T每年在梅道診所婦產科服務至少六個月,然後返回居住地執業謀生,近十年來,如復一日。

這天,他們倆異口同聲說起:「我們許久的目標終於有機會成真了,這是我們最最最…接近診所資訊中央處理系統的一次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泰緬邊境漂流:從台灣山林到泰緬邊境
泰緬邊境漂流:甲良族帥哥(1)
泰緬邊境漂流:甲良族帥哥(2)
泰緬邊境漂流:華教的討論和想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