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消息

外电: 时下中国十大迷思 美学者破解

【大纪元1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张东光编译)美国传统基金会研究员史剑道(Derek Scissors)博士28日发表文章《时下中国十大迷思》(10 China Myths for the New Decade),指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无他,就是数据造假,但却误导众人。他认为,夸大中国的经济实力、强调中共官方不实的数据,将误导美国的经济与外交政策,也会产生前后不一致的对华政策。

史剑道博士认为,中国既非带领全球走出衰退的引擎,也无经济自由化,也不是美国的金主,经济实力更不可能超越美国。此外,中国的经济成长不能自外于全球经济,美国长期的经济基本面优于中国,中国买不买美债无关紧要,中国经济模式比以前更依赖投资,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迷思一:中国是带领全球经济的引擎

事实是,中国是在掠夺其他国家的GDP。作者认为,GDP的计算公式包含贸易顺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换言之,中国与贸易国的GDP彼消此长,中国并未增加全球的GDP。

他说,过去十年来,中国的产品在国际上相当具有竞争力,让全球物价下跌,酝酿了全球的低利环境。但金融风暴后,全球需求不振,中国的超额产出反而让全球的供需更加恶化。如果此时中共能真正提振内需,大量进口,中国才是全球经济的引擎。

迷思二:中国10年后将取代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

事实是,中国取代美国完全没有机会。如果美国的经济维持2007~2009年的增长速度,GDP产值的排名将难以被取代,但前提是美国必须删减预算赤字、稳定利率、增加出口、降低政府管制、进行减税等。如果美国能做到以上要求,中国在未来10~15年将难以超越美国。

此外,作者认为,若考虑中国人口老化的问题,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潜能绝对会大幅降低。1985年,15~29岁的年轻人占中国人口比例47%,但2030年这个比例将降为26%,而2035年中国也将拥有2.8亿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5年来,人口老化便是日本经济增长停滞的主要原因,15年后,中国的人口结构与今日的日本将会很类似。

早在日本经济起飞之前,外界也曾认为旧苏联将挑战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但错误的重工业政策却导致苏联经济崩溃,而苏联的平均寿命下降,也导致财富的累积放缓。此时的中共重视固定投资的经济政策,恰恰一如旧苏联的翻版。

迷思三:中国将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事实是,中国公布的经济数据可信度很低,失业率严重低估,许多商品产出后卖不出去,外国投资的数据也造假。若根据中共官方公布的数据,套用购买力平价说(purchasing power parity)的理论,中国经济1990年代便早已超越了日本,但这显然不可能。

此外,2004年中共进行人口普查时,发现中国的经济规模比官方估计的高出17%,因而上修GDP。2009年,中共也将2008年的GDP上修4.5%,或许今年还会上修2009年的GDP。这种每年皆大幅上修前年GDP的奇特现象,也是中共独有。

迷思四:中国是美国的金主

事实是,中国对美国无任何金融上的影响力。美国政府预算赤字不断创新高,中国买进美债8,000亿美元,看起来似乎是美国在仰仗中国这位金主,其实不然。中共2009年估计买进美债1,000亿美元,但美国联邦赤字也飙高到1.4兆美元,换言之,中共只买了不到7%的美债。

此外,作者指出,如果中共买美债的比例增加,那只不过说明中共的外汇存底无处去,或是希望借此让人民币贬值,以创造更大的贸易顺差。因此,中共不是美国的金主,中共只是在资金运用而已。

迷思五:美中关系互相依存

事实是,中国依赖美国是真,美国未必要依赖中国。中国需要美国,2008年出口美国贡献了中国7.4%的GDP。作者表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建筑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上,但中国自1997年以来便生产过剩,唯有仰赖美国主导的自由贸易体系,才能使中国投资型的经济得以运作无碍,但此时美方保护主义的声浪已渐渐抬头。

此外,作者还表示,美元是全球的储备货币,美债也是全球最稳健的投资,若无二者,人民币的汇率与中国的国际收支将无所适从。中共从美国消费者取得绝大的好处,但又不得不依赖美国主导的金融体系。

对美方而言,中国是最廉价的商品供应国,但更廉价的越南已经崛起,或有取代部分中国地位之势。没有中国的廉价商品,美国市场贩卖的商品或许会贵一些,但也不会贵太多。美国预算赤字太庞大,美债市场绝非中共单一金主所能支撑,而美债的利率,也不会因中共的买进而有太大的波动。

迷思六:中共控制人民币汇价是全球经济的头号大事

事实是,汇率对进、出口的供需影响很大,但2005~2008年期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0%,而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却依然增长50%。对美方而言,美国的预算赤字与低利率助长房市泡沫,反而比人民币的升贬还要来的重要。

作者指出,人民币升值的利空,中共可以用法规禁止竞争者进入、政府免费赠地、银行提供低息贷款、补贴能源等官方干预的方式化解。中共国营企业的竞争力很强,因为官方随时可以让国内竞争者瞬间消失,也可以透过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补贴,使其制造成本降低,进而向海外倾销,但这样的动作最近已招来美国对中国钢铁、轮胎等产品的关税惩罚。

迷思七:金融危机后,中共持续改革经济

事实是,中共1980年代开放经济,1990年代进行改革,2000年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但关键的私有化、价格自由化、开放外资等改革开放议题却大开倒车。

中共改革之初将国营企业私有化,但如今国营企业却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高阶主管则由中共官派。中共拥所有的国营大银行,优先贷放国营企业,透过金融体系来主导经济。人民银行干涉汇率与利率,交易的价格区间极为狭窄。商品的价格也由国营企业主导,根本难有自由化。

作者指出,中共对于外资进入中国多所限制,反独占法完全将国营企业排除在外,是专为外资量身订做的不平等法律,所谓的“改革与开放”仅是冠冕堂皇的口号。

迷思八:中共开始导向刺激内需

事实是,中国2009年贸易顺差减少1,000亿美元,中美间的贸易金额降低,但这绝不是中共导向刺激内需。中国顺差剧降,主因是出口降幅远大于进口,换言之,中国进口需求也在衰退,只是出口衰退更大而已。

2003~2007年期间,消费占中国GDP的比重逐年下降,2008~2009年这个情况仍无改变,消费对经济的贡献递减。相比之下,2009年投资对GDP的贡献度已超越67%。问题是,金融危机后商品需求已转疲弱,如今中国又增加固定投资,全球产能过剩的问题将加速恶化。

迷思九: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美国相当

事实是,中共追求经济发展,并未严肃看待温室气体排放问题。观察机构都认为,2006年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美国相当,但2007~2008年6月底,中国每年排放量已多出美国10%。

在这18个月中,中国煤炭产量年增长12~13%,因此估计2009年中国的排放量已超过美国25%。

迷思十:中共计划持续减少碳排放

事实是,中共从未做过这样的承诺,如果中国经济要增长,排碳量必然增加。据估计,中国2005年排碳量为54.3亿吨,平均GDP每增加1万人民币,就要排碳2.95吨。

2000~2009年间,中共官方公布的GDP增长3.7倍,按此速度推算,2019年中共的排碳量将达到230亿吨。或许届时中共会耍赖,驳斥国际上对中国排碳量的估计值不正确,而会改用自己独创的检测方式,公布一个皆大欢喜的排碳数字。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