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麻省理工学院系列(二)

科技政策计划 全局观从学生时代培养

人气 4

【大纪元2月10日讯】在上一期报导中,向读者介绍了麻省理工学院(MIT)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学生有机会了解甚至参与到科技政策中来, 成为具有“政治决策和领导能力的工程师”。

在本期报导中,记者参加了“科技政策计划”的座谈会,并采访了“科技政策计划”的主要组织者之一 奥斯海莫(Gerry Ostheimer)博士。

(大纪元记者孙简妮剑桥市报导)“科技政策计划”每年都会举办两个经典活动─“科技政策集训营”和“国会访问日”。 主要组织者之一的奥斯海莫博士(Gerry Ostheimer)接受了本报采访。

“科技政策计划”的创办和经营

奥斯海莫博士首先介绍说:“我们这个计划始创于四年前,由两名女博士生创办。她们组织了第一届科技政策‘集训营’。以后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参加集训营的同学和科研人员中,总会有一部分人对这个计划感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计划中来。”

谈到该计划的独特之处,他说:“据我所知,麻省理工学院是第一个创办这样的学生社团的,而且影响力很大。很多学校,当然包括MIT,都设有专门关于科技政策的专业,但是他们的培训只能涉及到该专业的学生。而我们这个计划,给专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了解科技政策和参与科技政策制定的平台。所以说,意义是很大的。”

“科技政策计划”的意义

当问到此计划的意义所在时,奥斯海莫博士说:“追溯到50和60年代,资深的科技工作者会被政府聘用,参与科技政策的制定,包括核武器和是否登月等决定。当时的科技政策都是由科学家来制定的。但是,过去的十几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做科技政策决定的人不再是科学家,而是那些愿意从事科技政策的政策专业毕业的学生,而他们本人并不深入了解科技。 只有一些非常有名望的科学家,比如说诺贝尔得奖者才可以参与到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

我们这个计划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年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使其了解科技政策。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会走入科技政策领域。他们对科学和科技的认识会有利于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我们认为,年轻的科学家,包括博士后和青年教授,应该尽早的参与到科技政策中,而不是等到他们获得了诺贝尔奖之后。”

他希望通过这个计划,更多的MIT的学生、博士后、科研人员和年轻教授,可以了解科技政策是如何运行的。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现在科研工作者就像是在供应链的最下游,饥饿的期盼着在供应炼上游的政府拨给科研经费。我们要做的是,让科研工作者走到上游去,参与到政府的政策制定中去。告诉他们科研的重要性。”这样做得好处是,更多的科研经费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创造,从而更有说服力去取得更多的科研经费。如此形成一个正反馈。

“科技政策计划”的核心活动

在“科技政策集训营”中,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科技政策的重要性和如何制定科技政策。而在“国会访问日”,学生们到华盛顿去和国会议员见面,展现给他们科研对于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重要性。 奥斯海莫博士说:“我们并不是去跟他们要研究经费。就是告诉他们我们在做什么。在政府部门里面很多工作人员都是年轻人。他们看到同龄的我们感到兴奋和亲切。”

他接着说:“麻省理工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不仅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同时还紧密和其他各个领域结合,从而共同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

华人也应参与到政策制定中来

奥斯海莫博士最后表示,希望华人社区的中国人和中国留学生积极参与到科技政策中来:“一些学术界和以科技为导向的工业界领袖,正在为改善国际学生签证和绿卡的现状而努力。为了更有效的推进这一努力,留学生和持有工作签证的在美外籍人士也要积极努力的参与。哪怕不是美国公民,也要去和本区的议员谈话,表达希望增加高学历和高薪技术人才获得绿卡名额的愿望。不要干等着美国政府去做出什么决定。”

针对中国留学生埋头苦读,对美国政策不闻不问的现状,他向中国学生提出了一些期望:“首先,你们应该多了解美国的政治和政策,了解美国的职能部门是如何运行的。和中国一党专政的中央集权不同,美国政府是三权分立,各个部门之间互相监督和制约。你们应该了解美国政府如何运作。这样你们才能知道应该和哪个部门交流,表达你们的需求。比如说,一个中国学生可以跟所住区的议员写信,发表意见。我相信,他们会读你的信,你的声音会被听到,会得到重视。其次,多阅读美国新闻,比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我想,不管你们将来是选择留在美国,还是返回中国,对美国社会的了解,包括政治、经济、政策的了解,对你们都是有益的。”◇


奥斯海莫博士(Gerry Ostheimer)。(摄影:孙简妮/大纪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后金融危机的全球经济巡礼(6)
亚洲夜市再现MIT
疾病有味道 狗狗闻得出
MIT被卖? 加州理工恶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