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人物

马太鞍湿地里的超级解说员──吴永斌



永斌在水源地拥有一块土地,好学有求知精神的他,在这里做了不少实验。比如这里有条小溪,对岸的地主整地又做了水泥工法,他却用最原始、最符合大自然原貌的生态工法,然后观察大雨或台风来时,溪流两岸的变化。在这片野地里,他也随意撒了很多野菜与果树的种子,然后看看有拔野草与没拔野草有没有什么不同;再看看野草用拔的与用剪的,又有什么不同?或在大雨冲刷或干旱之下,这些土壤是不是有不同的变化?

永斌用一副很严肃地表情说:“都是被荒野给骗了,被洗脑了,说是什么买地然后就给它荒着!”

走进吴永斌家的客厅,他正经八百地指着一棵枝叶繁茂的树说:“以前种的,现在愈长愈高,只好把天花板锯个洞!”当大家啧啧称奇、叹为观止时,看他在偷笑,才知道被永斌给唬了!这个看似活生生的树,居然是他捡飘流木装饰出的作品。永斌长得一副木讷、忠厚老实样,骨子里却是个冷面笑匠,也是荒野保护协会花莲分会的超级解说员。

从木工到解说员

永斌是个木工,工作主要是帮人做装潢与家俱,在七、八年前参加荒野的义工训练时,夫妇俩必须开近一小时的车程,从光复乡到花莲市区上课,小发财车后面还睡了三个当时还在念幼稚园的孩子。

令伙伴们印象深刻的,是在荒野举办活动时,他们总会煮一大锅好吃的汤或甜点,慰劳辛苦的义工们。记得荒野曾经连续几年,在鲤鱼潭畔办长达一个多月的萤火虫季,他们夫妻俩每天晚上都前来支援带活动。后来,荒野在光复乡马太鞍湿地成立了定点观察的小组,由他担任小组长,全力守护这片位在花东纵谷里,面积达十二公顷的湿地。

守护马太鞍湿地

马太鞍湿地在清水溪和马太鞍溪汇流附近,是因为地势较低、排水不易所形成的沼泽区。这几年伙伴们结合当地的原住民社区以及农会,将这里建构成一个相当完善的湿地生态教育园区,同时辅以当地阿美族的传统捕鱼文化,除了让原住民文化得以保存,也支持了小型地方产业的生根。

由于阿美族是母系社会,所以是女人负责下田工作。男人怕女人耕种时受到外族骚扰,所以守在附近河边;也因为没有事可做,所以就在河边捞渔,逐渐就发展出捕鱼的方法巴拉告(palakaw),也就是为鱼虾盖房子拉告(lakaw),底层是中空的竹子,让底栖性的鱼如土虱、鳗鱼……等住进去;第二层是绑好的树枝,让虾子可以栖息;第三层绑得松松的竹把,让小鱼可以悠游;最上层是开放空间,让大鱼可以回游。于是,这个空间形成一个小小的生态体系,也像是现代的养殖场一样。在自然环境中,这算是比较没伤害的捕鱼方法。

现在若有游客来,阿美族的朋友就会带着民众,一起来体验这种捕鱼法,也算是一种生态旅游。

买荒地让它荒着

永斌在水源地拥有一块土地,这块地是他的客户拿来抵装潢费的。好学有求知精神的永斌,在这里做了不少实验。比如这里有条小溪,对岸的地主整地又做了水泥工法,他却用最原始、最符合大自然原貌的生态工法,然后观察大雨或台风来时,溪流两岸的变化。

在这片野地里,他也随意撒了很多野菜与果树的种子,然后看看有拔野草与没拔野草有没有什么不同;再看看野草用拔的与用剪的,又有什么不同?或在大雨冲刷或干旱之下,这些土壤是不是有不同的变化?

每天早上在工作前,永斌总要花二个小时,到这个世外桃源愉快地观察做实验。

永斌又用一副很严肃地表情说:“都是被荒野给骗了,被洗脑了,说是什么买地然后就给它荒着!”

的确,有位精神科医师曾经这么形容荒野的伙伴:“在检查精神病患时有个评量表,我们发现荒野的义工们完全符合这些指标!”因为,荒野伙伴往往看见了别人看不见的东西(细微的虫鱼鸟兽),听见了别人听不见的声音(你听!有只虫在叫!)幻想一些别人看似无意义的事情(购买没有用的荒地留着继续让它荒着)。偏偏这些“怪怪”的人,却有着狮子般坚强的信心,像骆驼般有绵长的毅力,像长颈鹿般看到了更远的目标。

我总觉得这种以有限追求无限的精神,是非常浪漫的。荒野的伙伴们,都是浪漫的人。

同时,浪漫也是给自己的心情留一点空间,给现在的生活留一点空间,给未来的生命留点空间。

──原载《温柔革命:爱,在荒野流动》

《大好书屋》出版社授权刊登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