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劳工短缺 中国人力荒将成为长期问题

人气 113

【大纪元3月3日讯】(大纪元记者谢如慧编译报导)新年刚过,中国沿海地区从去年底开始出现的劳工荒愈显突出,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平均工资已经上涨了20%。这和一年前工厂大量解雇员工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加剧了市场对于“中国制造”商品涨价和国内通货膨胀的担忧。

据《纽约时报》的报导,由于人手不足,一些工厂的生产计划已经滞后了好几周,只能选择关闭部分生产线,并考虑提高商品价格。而电话营销公司也被劳务中介全部订满而无暇顾及其他业务,这段时间他们唯一的工作就是按照电话名单挨个拨打招工电话。

由于中国缺乏可靠及时的就业统计数据,工资水平便成为反映劳动力市场的最佳晴雨表。

就在本周,广州一家劳务公司将工人的时薪从元旦前的95美分提高到1.17美元,而在两年前,每小时工资只有80美分。由于劳工短缺,那些在节后返城的工人尚来不及卸下行李便被招到工厂。用一名22岁的塑料厂工人梁的话来说:“只要走进任何一家工厂,都能得到工作。”

造成节后劳工荒的直接原因是回内地过年的工人尚未全部返回沿海地区,而中国政府宣称总额逾5,00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也使内地有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导致民工们不必离乡背景到沿海工作。

不过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近期的全球衰退使人们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由于中国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储备已被耗尽,新的劳动力供应还没有跟上,劳工荒已不再是一个短期现象,而成为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

《中国日报》上周发布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在广东每12名返乡的劳工中,就有1名不会再回到沿海务工。再往北去的一些沿海城市也面临着同样的劳工短缺问题,仅浙江温州就存在100万劳力缺口。

为了解决劳工市场的严重失衡,广东省政府打算提高工资水平,在鼓励工人进城就业的同时,迫使工厂降低用工规模。广东省上周三宣布,将考虑提高工人的最低工资水平,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最低工资为每月113美元到146美元。

但事实上,许多工厂的实际工资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最低要求。大多数工厂对继续提高工资持谨慎态度,因为他们不能确定增加的成本能否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尤其目前面对美国和欧洲的进口市场,老板们更是顾虑重重。

工资水涨船高也就意味着在金融危机前困扰着沿海地区的劳工短缺矛盾再次凸显。三年前政府对17个省的2,749个村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74%村庄的留守村民竟无一人适合进城打工——这说明农村的可用劳工已经耗尽。事实上,中国城市劳工短缺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并且越来越突出。尽管2008年
底和2009年初的金融危机暂时掩盖了这一矛盾,但两个不容忽视的趋势使得到工厂务工的年轻人继续减少。

第一个因素是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仅去年,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新生规模就达到了640万,2007年为570万,而2000年新生总数仅为220万。第二个因素是自从70年代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中国的出生率持续下降。这两个导致城市劳工短缺的根本因素,加上最近海外市场的复苏,便造成了近几个月劳工短缺现象。

与此同时,政府总额达6,000亿的经济刺激政策也增加了内地的就业机会,仅铁路和公路建设项目就可吸收上千万工人。另一方面,国内消费支出也迅速攀升,去年汽车销售额较上年增加一倍,这些又给内地的零售﹑餐饮﹑酒店等行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工厂用工制度从去年起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新年放假之前,许多公司就为了找到足够的工人以维持流水线的正常运转而伤透脑筋。由于人手严重匮乏,管理人员和工程师不得不加入到生产第一线,以赶交年前的订单。

为了缓解劳工短缺的压力,工厂除提高工资外,不得不放弃之前超过35岁概不录用的不成文做法。据人力资源部门透露,现在招进来的人40多岁的都有,但他们是否能够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一年前当金融危席卷而来时,工厂纷纷裁员瘦身以求熬过寒冬,但是当经济复苏市场回暖时,招工难又成为制掣企业的短板。总部位于香港的《中国劳工通讯》创始人,中国劳工维权人士韩东方表示,目前的体制是“不稳定和不健康的”。

但无论如何工人是劳工紧缺最直接的受益者,尽管在宏观经济层面,这会同时带来两个相反的作用因素。工资上涨将加大通货膨胀的风险,也会削弱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成本优势,但另一方面,工资上涨又提高了家庭的消费能力,这是经济增长的另一个主要动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繁荣有赖于移民快速融入社会
农民工就业难:民工荒变成民工慌
亲身经历:东莞民工荒的真实原因
【热点互动】中国再现“民工荒”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