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活

光影.梦痕 何健生的灯饰作品

简洁素炼 品竹评茶

一盏接着一盏,二十年创作出500件具有中国古典与人文气质的灯具,“可人”的灯在紫藤庐茶馆附近,幽静巷弄里的小曼工作室悄悄点起,这次以“光影.梦痕”为题,展出何健生十余盏新作品:“春光乍现”、“好竹出佳笋”、“我是一片云”、“金色池塘”、“斗拱平安”……,开幕当天茶人、艺人汇聚一堂,茶案灯下“品竹评茶”神清气爽!

“光影.梦痕”展出的灯,在坚持手工质感与现代人文精神的创意下,作品不失古意又能简洁素炼,在古典氛围中多了一分休闲的雅性,自1993年起何健生已跳脱过去庙宇重金属的配色框框,逐渐摆脱民艺与对称设计风格,大幅度改以素雅的中间色配色,应用草木染丝于灯罩上,整体采取“不平衡对称”的设计理念,带动全面视觉趣味与光影变化,近年来作品的走向,愈来愈接近常人的生活与美感经验。



满载而归。



从木雕讲古 至循古铸今

何健生的灯,摆在茶席或营业空间都很适合,若能与家具适当的搭配,除了增添两者的风采,灯具本身也蕴藏着岁月的痕迹。



金色池塘。

“光影.梦痕”开幕盛况何老亲自领众赏灯,入口处淡粉红灯罩的“金色池塘”、“我是一片云”设计理念相近,远眺很年轻,像时髦、有品味少女的家私,“金色池塘”当初收到这块雕有荷塘的老木而引发灵感,长长的灯柄是莲梗,粉红灯罩则象征盛开的荷花,这些灯饰主体所选用的素材,绝大多数是从中国大陆老房屋拆下来的上百年木雕品,经何老的创意组合,摇身一变成为独一无二的作品。

“床边故事”是块古庙的老雕,犹如阿公、阿嬷讲古给孩孙听;“斗拱平安”原就运用庙宇上的斗拱,安置好了自然就保平安;而“好竹出佳笋”出自那片精巧的笋雕,其背景延伸出一片翠竹,前方再加个灯罩围起来,从这件灯饰可以看出,何老以惯用的素材,加上不平衡对称设计的手法来完成,类似情形“满载而归”应用日治时期绘塑多种蔬菓的壁瓷砖,这片老砖便是此灯的灵魂。

看“布帘”!这盏灯焦点在盖上去的布幔,不同心情、更换不同厚度、色彩与花纹的布幔,由于目前老木雕愈来愈难找,何健生逐渐转型为现代风格,也因摆脱过去现成的民俗木雕,创作上须更长时间的酝酿和各种试验,不同元素、材质,引领不同的思维设计方向。

布帘灯外,红与黑两盏“春光乍现”,则是何健生长年来撷取古意,给予简化、现代化的新手法,“春光乍现”于生活质感中仍不失古典的慰藉!

五百灯饰 缘起茶馆一隅

1983年雨香轩、1985年圆缘茶馆,当初何健生只是为了布置自己开的茶艺馆,动手制作一盏具有台湾民艺风格的台灯,好点亮茶馆的一隅、融洽品茗的氛围,未料“无心插柳 柳成荫”,何健生与品茶族群们都喜欢上这种中国内涵的手工灯,后来何老每年受邀到各地茶馆、艺廊与文化中心,举办过多次灯饰个展,在市场上与艺术美学的评价上都相当不错,后来也有灯具业者跟进仿效,但据资深茶人某牙医师的观察,业者模仿多半朝“量产化、商业化”倾向,不像开创者何老,他将每一盏灯都当成一件作品来对待,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何健生二十多年在台湾赋予了古典灯饰的新风采。





茶人艺人齐聚 灯下衍茶修心

现代居家的灯饰,由于大量生产与全盘西化的结果,灯具比较缺乏人性、人味与手工质感,也少了心灵对话及人文思维;所幸台湾在30年前,由于饮茶风气的强盛,全面带动茶馆的兴起与茶艺业者的蓬勃发展,由于茶道的内涵精深,茶人习茶–从茶叶、茶具到茶案,由里而外,对整体品茗空间的考量与陈设,茶室无论应用陶瓷、铜锡、竹木、织布、瓶花或灯饰,其实都是茶人日夜“衍茶 修心”的功课。

有的茶人追求茶叶原质,饮茶讲究回归《零污染》自然生态,多年来在野生茶和中国名茶探源上努力不懈,著名的:玉壶真香、拢翠坊等薪火相传、卓然有成;有的茶人在茶席美学与空间上下功夫,不断观照加上创意,台北清香斋、人澹如菊等前仆后继、成绩斐然;初秋茗赏灯会的开幕,上述相关的茶馆与其弟子、有的还带着员工跑来这儿喝茶看灯,这盏“可人灯”,似乎点亮了品茗家、与文艺工作者共同心扉!

因何老是远从芝柏艺术村赶来台北,芝柏村十数位艺术工作者竟也不约而同的跑来赏灯,芝柏村里有:陶艺家、画家、茶人、文人……,还有来自台北各方茶艺的馆阁斋主,著名的:冶堂、拢翠坊、淡然有味、玉壶真香,大家不期然在此相遇,“光影.梦痕”让平日安安静静的小曼空间,突然间越逾半百的同好,挤满了茶室的每一寸空间,一时人多、招呼不来,小曼奉上好茶,淡然有味的官金玉执壶驾轻就熟,大大方方的为大家斟上今春的武夷肉桂,幸好大家不认识其中的南管艺人吴欣霏,不然可能要来上一段“孤栖闷”才能尽兴而归!@*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