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园地

旧城国小古迹伴 满载百年回忆

【大纪元10月1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程启峰高雄15日电)高雄市旧城国小有市定古迹、清康熙年间兴建的孔庙崇圣祠镇校,还有参天百年老榕树妆点相伴,走过112年,老庙与老树满载旧城孩子的童年回忆。

旧城国小位于高雄莲池潭畔,紧邻春秋阁名胜,景色宜人。穿越春秋阁如织游客及热闹市集,来到旧城国小,美仑美奂的马背造形新建校舍中,飘露着些许古风。走进校门,越过玄关,校内精神堡垒崇圣祠,伴随参天百年榕树映入眼帘,在绿意盎然及朝气蓬勃的校园中,更显古色古香。

旧城国小于1900年2月创校,创校初期在崇圣祠上课,原名旧城公学校,1921年改名左营公学校,1922年再改称左营第一公学校,1929年又更名左营公学校,1941年改为左营国民学校,1945年台湾光复更名为高雄第二国民学校,1946年改称旧城国民学校,于1968年改名旧城国民小学迄今。

校园地灵人杰,校友桃李满天下,包括考试院长许水德、本名为谢新达的艺人猪哥亮、花莲县首位民选的县长杨仲鲸都出自旧城国小。

旧城国小校长黄金水指出,民国53年间,学校学生数曾达3000多人,是学生最多的纪录,但后来附近国小如雨后春笋般设立,吸收学区学童,加上少子化影响,如今仅剩400多人,当年课堂“英雄好汉在一班”的拥挤场面不复见。

黄金水到任7年余,视校内古迹为至宝,也能如数家珍。他说,崇圣祠是清朝康熙年间,时任凤山知县杨芳声兴建的孔庙遗祉,日治时代改建学校,原孔庙建筑有的被拆,有的改建教室,孔庙遭严重破坏,唯一硕果仅存的崇圣祠,台湾光复后,国民政府依原貌加以整修保存,现作为乡土教学教室。

黄金水指出,崇圣祠是创校发源地,1983年5月整修后,被列为市定古迹。当时整修时并将散置附近的11方石碑,立于祠后,成为碑林,永久保存。

他又说,崇圣祠后伫立的巍巍碑林,斑驳的碑林自清朝流传至今,年代虽悠久,但仍保存完整,形状有横竖之分,内容包括下马碑、歌颂孔子、记事迹、表彰忠诚及功勋等,深具历史意义。

他表示,崇圣祠前的参天老榕树,树龄逾百年,枝叶茂盛,伫立校园,伴随悠悠古孔庙,也妆点校园绿意,树荫下满载旧城孩子的童年回忆。



高雄市旧城国小有市定古迹、清康熙年间兴建的孔庙崇圣祠镇校,还有参天百年老榕树妆点相伴,走过112年,老庙与老树满载旧城孩子的童年回忆。图为崇圣祠。(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