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活

中国新年的习俗(2)

过大年 阖家欢  

  

除夕大年夜在每一个中国人心目中无疑都是极为重要的。在辞旧迎新之际,从宫廷到民间,处处充满了喜气,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即使有烦恼也暂且放到一边。 家家装饰一新,大人们忙着制备各种应时年货,准备年夜饭,小孩子们则早早就开始欢天喜地在院子里放鞭炮,欢笑声,爆竹声,喧闹声夹杂在一起,烘托着甜甜浓浓的吉庆气氛。 (图14)



《爆竹声声》

除夕团圆饭

腊月三十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之意,故叫“除夕”,俗称大年三十。“阖家欢聚”是年节里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人扎根心底的传统观念。吃年夜饭是一家人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了,满桌佳倄盛馔悦目,身旁亲朋好友相伴,这种天伦之乐让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暖洋洋喜盈盈的滋味,这也是孩提时代最使人留念的记忆。

北方年夜饭一定要吃饺子,叫“更岁交子”,意为新旧交替。民间也有在元旦子时吃饺子的习俗,而清帝因为要在子时点香行礼,祭祖礼佛,所以到祭拜仪式结束后的凌晨三点才能吃上饺子呢。

《岁朝欢庆图》



15.《岁朝欢庆图》 台北故宫 清 如意馆画家 姚文瀚 82.4cmX55cm

此图描绘过年阖家欢庆团圆的场面。男女主人端坐厅堂,孩童们则敲锣击鼓、吹笙拍板,耍玩傀儡、点燃炮竹,嬉戏游玩于庭院中。家仆或持酒壶侍立,或端送糕果,穿梭于前厅回廊里。后院女眷们忙碌准备年夜饭,有包饺子,捧年糕的,远处阁楼上男仆合力悬挂大灯笼。庭院火盆热腾腾烧着松枝、芝麻秸;室内布置着“四季花卉”大立屏,朱几瓶插牡丹,烘托出满堂富贵欢乐吉祥的年味。

姚文瀚(1713-?)字濯亭,顺天(今北京)人。胡敬《国朝院画录》:“姚文瀚,工人物,兼擅释道画像。”乾隆八年(1743)进入如意馆,在宫中长达四十多年。

守岁熬年夜

除夕守岁是炎黄子孙至为重视的年俗,俗称“熬年”。魏晋时期就有记,唐太宗有“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唐张说有“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等诗。 除夕晚上年夜饭吃完,桌案满满摆上茶果糕点,有苹果(平平安安)、柿子(事事如意)、枣子(春早来),桔子和荔枝(吉利),粘糕(年年高),供上“隔年饭”(年年有剩饭)….., 一家老小不睡觉,欢聚酣饮,谈笑畅叙,其乐融融,这时候在外的游子们也一定要想办法回家来的。



16. 《红花卷烛》

守岁的来历很有趣,传说中古代有只怪物叫“年兽”,专门在岁末夜里出来吃人, 害得百姓那天晚上都不敢睡觉。 后来人们发现它害怕火光和红色,所以就点燃竹子发出“啪啪”声吓走“年兽”,这就是放鞭炮的起源喔。 (图16)

子时爆竹声

当午夜交正子时,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新年钟声响起,户户灯火通明,此时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此起彼伏,震彻天宇,将除夕热闹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这里表达了人们辞旧迎新,趋吉避凶,喜庆愉乐的欢畅心情。

拜天地祖先

大家放完鞭炮后回到屋里,要在家中正厅的祖先牌位前, 按照长幼次序上香跪拜。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