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界的追梦人—-王文蔚

人气 19
标签: ,

【大纪元2011年03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朱宇明温哥华报导)采访王文蔚是在卑诗芭蕾的休息区进行的。不时有卑诗芭蕾的舞蹈演员前来与他拥抱问好。作为卑诗芭蕾二十五周年庆典演出的作品之一,王文蔚编导的现代芭蕾舞《动律》刚刚排演完毕。
  
与剧照中粗犷、阳刚的造型不同,现实中的王文蔚兼具艺术家的飘逸和儒者的文雅。作为从事现代芭蕾的艺术家,王文蔚创造了几个第一:1993年受聘卑诗芭蕾舞团,是舞团第一名亚洲演员;2000年获得克利福德编导奖(Clifford E. Lee Choreographic Award),也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亚洲人。谈到成就,王文蔚谦虚的说,“我们只是做事情而已。”

追求艺术 加国寻梦

  
王文蔚很小就考入“兰州军区歌舞团”接受专业训练,系统学习了中国舞和芭蕾舞。后来又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编导。1991年,他拿到了西门菲沙大学(SFU)的奖学金,有机会赴加学习现代舞。王文蔚说,“拿到奖学金后,单位不可能送我出来,我只有脱离国内的一切,才拿到护照和签证。”王文蔚当时在部队已经有优厚的待遇,作出这个决定,朋友、家人都不理解。
  
王文蔚说,出国是出于对舞蹈艺术的追求,学习西方现代舞蹈艺术,“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我想表现的艺术。”现代艺术,表现的是人类、人性和梦想,而在国内,艺术受到各方面控制,基本是歌功颂德的作品,“你没有自由去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尽管很多人不理解, 但王文蔚坚持,“我知道我想要什么,没有人能改变我。”多年以后,父亲看到王文蔚的作品,非常高兴,对他说,“我现在理解了你为什么去做,你可以做的很好。”

博览群书 思想独立

  
王文蔚的性格及世界观的养成,与他的童年关系密切。生于60年代,长于70年代,他的童年是在西安市梁家牌楼小学教工家属院度过的。身为教师子弟,使他有便利条件接近学校的“禁地”——老图书馆。

图书馆是老校长一手创建的,藏书丰富,不过老校长当时已经被打成了“黑五类”,图书馆也被贴上了封条。然而不知是谁特意留了一扇窗户没有封死,这扇窗户就成了王文蔚进出图书馆的秘密通道。这扇窗户为王文蔚打开了另一个世界,他阅读了《红与黑》、《罗米欧与朱利叶》、《红楼梦》、《春夏秋冬》等中外名著。令人称奇的是,图书馆里居然还有不少二、三十年代的电影杂志,里面有当时的中外电影明星的剧照。可想而知,在当时仅有几部样板戏可看的中国大陆,这些杂志给了王文蔚怎样的冲击!
  
“喔,原来人还有这样不同的生活,还有这样不同的穿戴、长相!”“我当时就有疑问,为什么书里讲的人与人要有爱,要寻找自由、寻找生活,与现实生活截然相反呢?”这引发了王文蔚的独立思考。王文蔚说,其实在学校里,自己什么也没学到,心里想的是昨天看的书,放学后就一溜烟跑回家把书看完。“当然看的时候要藏起来看。”阅读促成了王文蔚的独立思考。遗憾的是,昔日的梁家牌楼小学,现已拆除,荡然无存了。


《一个人》剧照(摄影: ChrisRandle)

王文蔚《一个人》剧照(摄影: ChrisRandle)



艰苦创业 苦中有乐

  
初到加拿大时,王文蔚也遇到了不少困难。第一是语言问题,他在国内上学的时候还没有开设英语课。“最大的障碍是我不明白他们。”好在舞蹈是世界性的语言,用心观察,就能学习。第二个困难是在没有亲朋好友的帮助下,重新奋斗。“要改变自己,适应新的文化,新的环境。但是你又不可能彻底改变自己,只能在夹缝中寻找自我。”王文蔚说,“从事艺术在这边比较艰苦,但我一直在坚持。”
  
来加拿大的第二天,他看到Judith Marcuse现代舞团在公开选聘演员,就去参加考试,几套动作做下来,招聘人员问他:“你愿不愿意加入我们团?”就这样,他从学习签证顺利转成了工作签证。从中国舞、芭蕾舞转跳现代舞,王文蔚经历了适应过程。他说,“现代舞是光着脚跳,而我以前都是穿舞鞋的。”技术方面,从肌肉的放松、动作的要求等等,与以前学的截然相反。凭着扎实的功底和不懈努力,王文蔚开始崭露头角。
  
1993年, 时任卑诗芭蕾舞团团长的John Alleyne看了王文蔚的演出,打电话邀请他担任卑诗芭蕾的舞蹈演员。“当然高兴,也挺自豪的,我是卑诗芭蕾的第一个东方演员。”在卑诗芭蕾,王文蔚一干就是七年。
  
王文蔚说,卑诗芭蕾一直采用古典芭蕾舞的基本功,吸收了一些现代舞的元素。“西方现代艺术很多是把我们东方的文化拿过来,改变熔化,成为一种新的东西。所以在这方面并没有大的隔阂。”但毕竟在西人环境中工作,从语言、到想法,再到工作方式,与国内是截然不同的,需要很长的过程去适应。王文蔚说,“刚开始总觉着自己是外来人,十年以后才感觉可以放松一点,二十年以后我感觉这是我自己的地方。”
  
在西方专业艺术团体工作,王文蔚说,最大的收获是学到了他们工作的严谨。累的跳不动了还要坚持跳,必须要做到十全十美。“你不断的在追求,永远没有满足。”“非常艰苦,但因为是你追求的,所以在艰苦中你会寻找到快乐。”
  
有付出就有收获,2000年,王文蔚获得了克利福德编导奖,是第一个获此奖项的东方人。这促成了王文蔚的转折。有了知名度和影响力,王文蔚就可以做一些自己追求的东西。在卑诗芭蕾工作,王文蔚学到了很多东西,他要用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语言把多年的艺术积累表现出来。他选择了作自由舞者。2003年,王文蔚进而成立了自己的舞蹈团“文舞”,并担任艺术总监。

超越自我 艺无止境

  
“文舞”舞团成立后,每年推出一部作品,例如《三百六十五天》、《一个人》、《三寸金莲》、《雄性的呼唤》,以及目前正在加国巡演的《皮肤之下》等作品。谈到自己的作品,王文蔚说,艺术不仅要追求形式美,更重要的要有自己的主题。 “要表现人类,表达人性,我们的痛苦,我们的幸福,我们的追求,我们的梦想。” “要提出问题,引人思考。”譬如《皮肤之下》,表达的就是揭开表面这层皮肤,我们与其他人是一样的,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谈到自己的创作灵感,王文蔚说,更多来自于东方文化的积淀。他说,“艺术上要有独立风格,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独立的舞蹈语言。”因此,他的作品中,有不少结合了太极、中国舞等文化元素。王文蔚说,作为中国人,感到很自豪。“中国文化是五千年的历史。中国人看自己的时候,应该看的长一点,应该感到自豪。”“文化大革命中,我们把自己的历史全丢掉了。中国文化是久远的,中国人的血缘是很长的。在我的作品中,都有这样的内涵在里面。”
  
谈到创办舞团的艰辛,王文蔚说,那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方方面面都要照顾。 “文舞”舞团受三级政府资助,但其资质及资助金额需要每年重新评审,评委的意见对于舞团的运作非常重要。王文蔚说,自己有很多作品受观众、评委的青睐,譬如《三寸金莲》、《雄性的呼唤》,但也有作品不入评审的法眼。“当时真的是刀子在捅自己的感觉。”不过,王文蔚说,“当经历过这一切之后,你就会觉得,苦也不是苦,甜也不是甜了。”他认为加国的这种制度有助于促进艺术的不断提升,一部作品吃一辈子在加拿大是不可能的。
  
回首出国的历程,王文蔚说,加拿大更适合自己的发展。 “现代艺术,表现的是人的个性,自由和解放,在国内很难做起来。”“加拿大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国家,他可以允许每个人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什么很多人移民到这边来?这是我们共同的一个梦想。至于你去做什么,是你自己的选择。”他说,加拿大具有欧洲的文化传统,自己的舞团受加拿大三级政府资助,巡演等费用全部由文化部出资。加拿大没有对“外来人”的排斥,看重的是艺术水平。“当然你要通过努力让别人去了解你。”
  
两年前,王文蔚基本从台前退到幕后。他说,一是年龄大了,二是感觉突破不了自我。通过两年的休整,王文蔚有了新的体悟,他说,从下一部作品开始,自己要重返舞台,“舞台和我是最接近的,到了舞台,我才感觉这是我自己!”

相关新闻
科学实验致小学生半失明 家长入禀法院索赔
西安大略大学撤销学生疫苗加强针强制令
学校应否强制戴口罩 莱切:尊重家长选择
滑铁卢大学恢复教学区室内戴口罩要求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