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臣

清官轶事录:“廉正”耿九畴

耿九畴(?—1460),字禹范,河南庐氏人,明朝永乐二十二年进士。历官给事中、两淮盐运同知,出镇陕西,转右副都御史、都御史、江西布政使,擢南京刑部尚书。以议论朝政得失,能务大体,颇有声望。

正统初年,耿九畴出任两淮盐运司同治。为革除旧弊,拟五条措施上奏皇帝,批准后以律令下达施行。后来,由于母丧离职,盐民数千人呈请皇帝留任。自耿九畴离任后,两淮的盐政又松弛了下来。

正统十年(1435),耿九畴起复后任都转运使。他为政清廉,生活节俭,无其他嗜好,公事之余惟焚香读书,廉洁之名,妇孺皆知。一次,耿九畴在水边感叹的说:“水这样清啊!”旁边一个小孩子说:“水清不如耿使君清。”后任刑部右侍郎。任内耿九畴不顾权贵阻挠,辩清了许多疑案。

景泰元年(1450),皇帝又命他兼理两淮盐政。接着奉命审查各府重要囚犯,多数冤案得以平反。景泰三年,耿九畴代陈镒镇抚陕西,发现都指挥杨得青等私自奴役兵卒,上奏弹劾并奉诏进行了处治。

一次,边将提出要增加临洮诸卫的戊兵,耿九畴说:“边城士卒并不少,只要将帅严肃纪律,赏罚严明,则人人可奋勇御敌。否则,再增戊兵,不过多耗费些钱粮而已。”从而说服了边将。

当时,边疆农民春夏在原籍耕作,一到秋冬,为躲避外族侵略,便举家迁移到塞内。耿九畴说:“边将的职责是抵御外族侵略和保卫边民的,今边民颠沛流离,要边将何用?”下令守军加强防卫,边民得以安居。

天顺初年,在朝中议事时,皇帝对周围的侍臣说:“九畴,廉正人也。”天顺四年(1460),耿九畴病逝,谥清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