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今日】陈独秀创刊新青年 晚年反省

人气 676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9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程静综合报道)9月15日是将近一百年前影响中国几代人的杂志–《新青年》的创刊日。

清末民初,中国内忧外患,多少仁人志士在探求强国之路。 陈独秀1915年创办的《新青年》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并引进了马克思主义。21年陈独秀出任了中国共产党首任总书记,但很快跟共产党分道扬镳;32年陈独秀被国民党抓捕,狱中阅读了大量中华传统文化的古书,最后与共产党决裂;然而《新青年》却引导一代精英上了贼船,把中国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新青年》创刊 影响一代人

1915年9月15日,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文史哲兼容,主要作者有胡适、李大钊、高一涵、陶孟和、鲁迅等。“发刊词”中陈独秀“敬告青年”: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上世纪10年代的中国积重难返,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中华民国还在建立之初,内有袁世凯篡权要恢复帝制,外有日本等列强觊觎,各种“革新救国”的思潮汹涌汇集。

《新青年》从1915年创办到1926年停刊,时断时续历经十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新思想宣传的主要阵地,虽然大力提倡引进了西方的“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和“赛先生”(Science,科学),但却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儒家思想和传统道德,并提倡白话文。

当时的《新青年》,年轻知识份子争相阅读。蒋介石日记中透露,他有一段时间天天读《新青年》。毛泽东则为陈独秀在长沙推销《新青年》。此杂志也被称为中共的萌芽刊物,后由共产国际资助。之后,陈独秀还领头创办了《共产党》等一系列中共早期刊物。靠着共产国际,中共1921年成立,陈被推举为首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NTD TV)

中共首任总书记 体验内斗

然而,当1924年1月列宁死后,苏共分为两派,斯大林主张,中国共产党要争取国民党的领导地位,夺取国民党的群众。托洛茨基则主张中国共产党要旗帜鲜明,不断革命。依靠苏共起家的中共也不可避免的分裂。

陈独秀在思想上虽然认同托洛茨基的主张,反对成为国民党“附体”;但作为中共总书记,他执行了斯大林路线,之后在1927年国民党清党运动中,共产国际和中共在中国的势力遭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7月12日,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听从斯大林指示,重新改组中共中央,而陈独秀背负了所有责任,1927年8月被解除职务。

从此陈独秀开始和中共渐行渐远,越发靠近托派。1929年,张学良的东北军试图从苏联手中收回东北铁路(中东路)控制权,苏联红军进攻中国东北。而中共提出“武装保护苏联”口号。陈独秀反对中共罔顾国家利益、“保卫苏联”的做法。当年11月,陈独秀被开除出中共。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上海公共租界逮捕,随后移交南京政府。国民党各地党部、省主席等致电要求予以严惩,而共产党也“落井下石”,全不念陈独秀的“贡献”,发表文章骂他为资产阶级走狗、反共先锋。但律师章士钊主动免费为陈出庭辩护,胡适、傅斯年等人纷纷出来为其说话,最后陈独秀被判刑13年囚禁于南京。

狱中重拾传统文化 民主政治救中国

在国民党监狱,陈独秀开始博览群书,潜心研究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孔子、道家学说等,思想开始发生转变,同时也完成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论著。

1937年8月抗战爆发,陈独秀得以出狱,在不断的研究中华文化中,他摒弃了共产主义,认为只有施行民主政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出狱后他说自己不再属于任何党派,他的思想独立,也不代表任何人。

在《我的根本意见》及《陈独秀的最后见解》中,他说:“民主主义是……人民反抗少数特权的旗帜。无产阶级……同样要求一切公民都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罢工之自由,特别是反对党派之自由。”

陈独秀认为,英美法的民主制代表人类的希望,它与俄德意法西斯制有着根本区别:“此次若是德俄胜利了,人类将更加黑暗至少半个世纪,若胜利属于英法美,保持了资产阶级民主,然后才有道路走向大众的民主。”

陈独秀醒悟:共产党是独裁

此时,曾大力倡导西方民主的陈独秀,开始分清什么是真民主,什么是假民主真独裁。他在抗战期间发表支持抗战的言论并且赞成各党派合作,反对任何形式的专政: “‘无产阶级独裁’,根本没有这样的东西,即党的独裁,结果也只能是领袖独裁。任何独裁都和残暴、蒙蔽、欺骗、贪污、腐化的官僚政治是不能分离的!”

他也首次把苏维埃独裁与法西斯独裁等同起来:“没有事实使我们相信,在人类自由之命运上,斯大林党徒好过希特勒党徒。”“我们若不从制度上寻出缺点,得到教训,只是闭起眼睛反对斯大林,将永远没有觉悟,一个斯大林倒了,会有无数斯大林在俄国及别国产生出来。”“是独裁制度产生了斯大林,而不是有了斯大林才产生独裁。”

对于中共“落井下石”,陈独秀在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七日《给新华日报的信》中说:“你们向来不择手段,不顾一切事实是非,只要让你们牵着鼻子走的便是战士,反对你们的便是汉奸。做人的道德应该如此吗?”

他还曾说:“我们爱的国家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作牺牲的国家”(一九一九年六月八日《每周评论》,原题为《我们究竟应不应当爱国》,陈独秀用的笔名是“只眼”)。

早期从拥共到反共的精英

不只是陈独秀,当年有很多精英都是从相信共产党到走向坚决反共的道路。例如扶植陈独秀的北大校长蔡元培,早期并不干涉李大钊在北大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李大钊被奉系军阀张作霖处死后,他还带头募捐,帮其长子李葆华去日本留学。但在国民党清党时,他担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力推“清除共产党”。

当时很多国民党员反感共产党“借壳”壮大自己,攫取国民党的宣传机关、组织机关等。在多省发动农民运动、土地改革、工人罢工等,造成社会动荡,人心不宁。秉持着民主自由理念的蔡元培不赞成打土豪、分田地这种以侵犯人权为特征的阶级斗争。因而一改往日之平和而坚决反共。

而蒋介石一向热爱传统文化,早期在读过“马克思经济论”、“共产党宣言”后,也曾向往共产主义。1923年,孙中山派他去苏俄考查,他说:“终于可以看到共产主义的祖国了。”但三个月访问后,蒋介石得出“共产主义不适合于今日中国”的结论。他质疑:“为什么共产党到哪里,夺权和抗争就带到哪里?”

蒋介石在日记中比较共产党与国民党的不同:共产党反对私有财产,国民党保护私有财产;共产党要阶级斗争,国民党要跟阶级合作;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国民党代表全部民众、各阶层的利益;共产党讲的是仇恨,我们儒家讲的是忍,耶稣基督讲的是爱。蒋介石说,如果我们用“仁、爱”可以治国救国,为什么用仇恨治国?

马克思主义害中国

在中国,陈独秀最初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后来被演变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中国被拖向反传统、反人类、国家恐怖主义的深渊,中国人民半个世纪来深受中共利益集团的压迫和剥夺,中华传统文化被破坏殆尽……。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青年》当年的误导使中华千年古国蒙难。

大陆网友评说,今天的中国是权贵者最好的时代,是草根层最坏的时代;是欺世者最智慧的时代,是盲从者最愚昧的时代;是新闻引导信任的时代,是现实逼迫怀疑的时代;是幻想里光明的季节,是内心里黑暗的季节;这是利益既得者们希望的春天,也是社会底层最后的冬天;我们天天听着祖国万岁前途无量的激昂,同时又时时感受着理想幻灭希望渺茫的沮丧。

网友说:今天的共产党是最无耻政党,以革命方式杀人,以改革方式掠夺,以国有方式分赃,以和谐方式灭口。发改委和两大独头仅是某政党抢劫后分赃所需的工具而已。某政党是人民公敌。

晚年拒绝党派 因病逝世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出生,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人,从5岁时开始在祖父的管教下读书,虽然自幼才智过人,却不爱读古书,17岁时便考上了秀才,但批评科举制度是“玩猴子”。他在家人的眼中是个玩世不恭的孩子,无论如何挨打,就是不哭,祖父断言他“长大后不成龙,便成蛇”。

晚年,陈独秀贫病交迫,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隐居在四川江津,生活保持低调,他拒绝胡适邀请他赴美,拒绝谭平山要他出面组织第三党的建议,同时也拒绝去延安,并坚拒国共两党人士的馈赠。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因病于四川江津鹤山坪石墙院逝世,时年63岁。全国各界人士,包括许多曾经与陈独秀政见相互敌对的人和团体,连同抓捕他的蒋介石在内,纷纷以不同方式对他的一生表示了敬意。唯一例外,就是他早年为之献身的那个共产党集团,视陈为异己,表现得异常冷漠,没有人情味。

相关新闻
林辉:被中共开除出党的陈独秀的最后见解
陈独秀 从拥共到反共的历程
陈独秀女儿绑汽油桶逃离中国
黄河清:陈独秀班房风流、法庭凛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