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曝习近平步步高升秘诀

人气 112
标签:

【大纪元2012年11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高紫檀报导)近日,中共副主席习近平毫不意外的入主中南海,成为中共新的总书记,逐渐走上中共权力的颠峰。中共党内派系斗争激烈,对于习近平能够最终脱颖而出的原因,外界相当关注。

《纽约时报》曾于2011年1月24日发表文章,对习近平的高升秘诀进行分析称,借助广泛的采访和中国官方出版物全面审视习近平的过往,就会发现他的升迁建立在政治敏锐、家族关系和意识形态上的灵巧相结合的基础上。

《纽约时报》称,认识他的官员和其他一些党员称,习近平一方面在党内高官(特别是江派高官)圈子中凝聚人气,另一方面尽管享有显赫的家族关系,却努力塑造谦逊、自立的形象,以此一步一步向上攀昇。

报导举出习近平为官之道的一个例子:2002年,习近平还是沿海省份福建的省长。当时一个发电厂项目濒临失败。美国柏克德公司(Bechtel)和其他一些外国投资者向该项目投入了近7亿美元(约合44亿元人民币)。但这些投资者与规划官员陷入一场争端。

报导称,在回避了外方高管反复提出的会晤请求后,习近平在某日晚上终于同意在省政府大楼同该项目的一名美国商业顾问谈谈。

习近平解释说,他不能插手涉及其他大权在握的官员的争端。但他显示出,他对那个项目很了解,也很支持,他承诺“在双方达成一致后”会晤投资者。此言推动达成了妥协,使发电厂得以投入运行。

“我当时就想,‘这人是一个出色的政治人物,’”那名顾问表示。

习近平年轻时曾在陕西省梁家河村待了7年,最终成为该村的党支部书记。《纽约时报》还举出另外一个例子来说明习近平的领导风格:即使在那么年轻的时候,他的和解式领导风格就很明显。80岁的吕能中(音译)说,“人们有了矛盾,就去找他,他就说,‘过两天再来吧。’到时候,问题也就自己解决了。”习近平曾在吕能中的窑洞里住了3年。

《纽约时报》认为,习近平的政治技巧为他赢来了最丰厚的红利,并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同时,习近平也是党内相互竞争的两派(一派忠于胡锦涛,另一派与江泽民结盟)均能接受的妥协人选。

当然习近平的升迁也离不开家族的背景与自身的努力。《纽约时报》认为,习近平靠家里的关系入读北京清华大学。他的从政生涯始于担任耿飙的秘书。耿飙是习仲勋的盟友,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

在一些“老同志”的关注下,20世纪80年代早期,习近平的第一个京外职位是在河北省。随后他又被派往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省。17年期间,习近平曾在3个城市任职。1997年,在高层关注下,习近平作为候补委员挤进中央委员会。

习近平随后担任同样是沿海省份的浙江省的省委书记。通过推动浙江省与内陆贫穷省份建立经济联系,习近平的仕途也得到了重要提振。他率领富裕的浙商团队与西部省份的官员们见面,赢得其他省份领导的好感。

《纽约时报》认为,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召开之前的几年里,习近平并不被视为接替胡锦涛出任党总书记的热门人选。最受关注的是胡锦涛的门生李克强。然而,2007年3月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因为养老基金丑闻下台,由习近平出任这个职位后,并帮助淡化了这个江泽民和曾庆红的权力大本营丑闻的影响,这使他的政治实力开始急速增强。

《纽约时报》说,几十年来,这种平衡做法给他带来了很多好处。

联络本文作者请发邮件到:gaozhitan@gmail.com。

(责任编辑:周雅)

相关新闻
《华邮》:习近平改革恐受保守派限制
习近平上台 五毛司马南急自扇耳光拍马屁
组图:习近平18大闭幕迟迟不走等李克强
外媒:习近平比前任胡锦涛更加生动自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