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长廊

【水彩行家】访水彩名家—温瑞和(上)

引言:

◆ 仲夏和风

七月,燠热的南台湾因逢几天西南气流的影响,午后常遇有雷大雨;使得这次高雄的专访,少了难熬的燥热,反倒是多了些许的湿凉意;心情不免舒缓了些。坦白说:对于这次的专访,内心是复杂与紧张的。一则是原本就不善提笔书文,对于要为杂志撰写专文,真没多少自信。再者,本次专访的老师,对于其人与画之面缘不多;在如此不熟悉的情况下,心中难免惶恐,不知该如何导引入题。因此只得预做功课,先行备妥提问大纲,打算见面时再行讨论定调。然而就在与温老师接洽与访谈的过程中,那温儒诚挚的气蕴,佐以轻风拂面般的亲和谈吐,一扫先前不安的推想与顾虑。

◆ 学生心目中的‘颜’师‘艺’友

“老师什么都好,就一点不好…”画室侯顺治班长此话一出,虽身处在七月的高雄,还是不免冷汗直冒。然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得不故作专业,平心等待这六十多岁,跟了十多年的“老”学生接下来的肺腑之言……。“那就是脾气太好了!”此话一出大家相视而笑。原来这就是温老师多年耕耘,学子眼中那看不过去的一丁点儿不完美;学生们担心老师温和的气度,无法招架一些古怪无礼的学生啊!“还有一件事也是很让人头疼的…”此时立刻正襟束耳、仔细聆听。原来是老师常常带学生出外写生,不管是溪边或是大小路旁,为了取景,总是会忽略周遭可能的安全考量;常令旁人捏把冷汗、担心不已。而这几句听似略带抱怨的微辞,却听得我感动莫名。把多年来的师生情谊说得自然,像自家兄长般真情流露啊!

在接下来的参访中,发现有数位头发花白的学生正埋首彩绘。今年七十岁的王士贤班长,现任双彩美术协会的理事长。因自小对绘画就有浓烈的兴趣,所以在前镇高中地理教师退休后,才全心投入温老师名下。对老师的写实功力,以及丰富的色彩层次表现,甚是赞赏。特别还提到老师对待流浪狗的悲悯真情,才真是令人感佩!这不免让我联想:一位热爱生命的人,用尊重与爱来拥抱生活;自然在艺术创作的体现上,会散发一股明亮柔和的色泽,温暖动人。老师的作品就是如此。



温老师与侯顺治班长合影 温老师与王士贤班长﹙图左﹚.画室学生合影

探究︰

◆ 温式风格

在介绍温老师的绘画风格之前,特别要截引一段水彩界大老,也是温老师的恩师—邓国清教授所解析的论述,将更能领会温式风格的脉络轨迹…国清老师指出:温师无时不浸润于名家的法度里,颇得绘画的精简原则,和追求完美的理念。’

这段引述,正贴切的剖析温老师的创作风格;除了师法自然之外,更能将前辈大师们的精髓,择取淬湅、内化运用、而成大器。如作品﹙步道迎阳﹚



步道迎阳

综看温老师绘画的历程中,曾有两处成功跳进的转捩点:一是2003到2004年间,此一时期也是温式风格的成就期。自幼就酷爱绘画的温老师,在政战学校艺术系就读时,便在诸多名师的指导下有了扎实的根基。之后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活,亦因职掌业务而常能与前辈画家们交相请益。当急流勇退下的温老师,全心投注精神在绘画领域时;过往所汲取的养份,便在这近十年的“师法自然、再造心境”中,茁壮开华。在此关键时期,与庞均老师那亦师亦友的交流激荡中,对色彩与技法做了一个全面性的统整与内化。奠定了现今画风中日趋沉稳的性格,从此大放异彩、颇受好评。我们可以比较1998年作品﹙浊水溪挖泥船﹚和2005年作品﹙池塘水影﹚:两件都是精彩的写生作品,在水分掌控与笔调处理,都各有其独特迷人之处。但在色彩与整体掌控上,﹙池塘水影﹚多了份蜕变后的成熟感。



浊水溪挖泥船 池塘水影

<未完,待续>

(图文由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