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白崇禧身影展 白先勇澄清近半世纪谎言

人气: 21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12年05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吴涔溪台湾台北综合报导)北伐抗日名将白崇禧的英雄事迹和历史功勋,近日在两岸三地成为热门话题。其子白先勇在台湾国家图书馆“白崇禧将军身影照片展”导览(介绍)中,澄清半世纪以来,关于其父白崇禧将军的历史谎言,还原民国史的真相。

白先勇相信,藉由《民国与父亲——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一书的出版,不但满足当前大陆人对民国史的好奇热潮,对两岸民国史研究,带来新的启发,同时,也让大家看到父亲毕生捍卫民国、信仰追寻三民主义的身影。

白先勇表示,父亲一生都站在中华民国国运兴衰的历史转捩点上,是一个对民国有坚定信仰的英雄。《民国与父亲——白崇禧将军身影集》这本书给大陆读者很大的震憾和教育,他们从前所读到的历史教科书,跟这本书很不一样。这本书不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历史照片,照片是不能作假的,是历史铁证。

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

白先勇8日上午于导览(介绍)中回顾,白崇禧参与指挥了对抗战全局影响最重要的战役——徐州会战血战台儿庄。当时,上海南京等地已经沦陷,抗战局势非常危急。1938年3月20日台儿庄大战前夕,蒋中正和军委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一起飞抵第五战区视察,蒋特意留下白崇禧协助李宗仁作战。台儿庄战役历时半个月,歼灭日军二万人以上。

台儿庄战役是“七七卢沟桥事变”以来,国军对日作战获得的首次重大胜利,也是日军自明治维新以来遭受的首次大败,沉重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遏制了日军侵华凶猛势头,粉碎了自“卢沟桥事变”以来“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一扫因上海南京等地沦陷而笼罩在全国的悲观情绪,极大地鼓舞振奋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到底的信心。

白先勇在《民国与父亲》书中提到,台儿庄大捷最大的意义在于,广西将领李宗仁、白崇禧等人,把川军、西北军、广西军以及中央军这些几年前还在互相拼斗的军队,集合在一个旗帜之下,敌忾同仇,将外族入侵的强势军队击败,“是保卫家国的民族大义,这股精神力量支持了中华民族八年的抗日战争。”

中共伪造抗战历史

这段史实被中共造假杜撰说,在台儿庄之役开战前,周恩来曾经面见白崇禧,指点他如何作战。白先勇在导览中驳斥说:“你想想看,台儿庄大战那时候是国民党的军队在打,不会去接受共产党的战略,不可能的。”

白崇禧将军旧属蒙鹏飞之子、台北市广西同乡会理事蒙天祥也驳斥了中共谎言。他表示,军事谋略和作战指挥并非周恩来之特长,足智多谋的北伐抗战名将“小诸葛”白将军不可能听周的,更何况白、周两人在台儿庄之役前并未会面谈论军事。

台儿庄大战捷报传来,举国欢腾,各地举行祝捷会,大本营武汉超过10万人上街游行,卡车载着李宗仁、白崇禧两人的巨幅照片为游行队伍开路。白崇禧成为举国关注的抗日英雄,登上有“中国Life(生活)杂志”之称的《良友》画报5月号封面人物。

白崇禧率先提出抗日持久战战略

到底是谁先提出了抗日持久战战略思想,给全中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对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白先勇不久前在大陆发表新书《民国与父亲─白崇禧将军身影集》,此一重要历史问题再度引起海内外媒体和学者关注。

据有关历史资料,1938年初,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迁移武汉后不久,白崇禧在全中国率先提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战战略思想,为军委会所采纳,成为国策和抗日最高战略方针。

1963年,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陈三井教授访问白崇禧将军,白将军说明是在武汉检讨(1937年11月)“太原会战”时提出上述战略方针,获得蒋介石采纳,并命令国军各部于山西境内以游击战与正规战并用,保障山西根据地。(《白崇禧先生访问记录》1984年版,231页)

1964年4月21日,白崇禧再次接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陈三井教授访问,谈游击战时又说:“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国府迁都武汉,曾召开军事会议,研讨对敌战法,于战略上国军采取消耗持久战,于战术上,我曾于大会中提议,应采取游击战与正规战配合,加强敌后游击,扩大面的占领,争取沦陷区民众,扰袭敌人,使敌局促于点线之占领。同时,打击伪组织,由军事战发展为政治战、经济战,再逐渐变为全面战、总体战,以收‘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取时间’之效。当时,幸蒙委员长接纳,通令各战区加强游击战。”(《白崇禧先生访问记录》1984年版,第352页。)

白先勇此次在台北表示说,父亲是效法俄国应付拿破仑的战略,旨在将日军拖入中国广大的内地泥淖,拖长日军的补给线,从而由军事战发展为政治战、经济战,向敌发动长期总体战,削弱敌军优势,消耗其国力,将日寇拖垮,最终战胜日军。此一战略对抗战全局至为关键,基本上奠定了八年抗战胜利的基础。

大陆著名学者杨天石经过多方考证,曾经发表专文说明,白崇禧先于毛泽东提出抗日持久战战略,国民党有自己独立的持久战思想,跟中共毛泽东、周恩来无关。毛1938年5月发表的《论持久战》全文完全没有谈到空间、时间、小胜、大胜之间的关系。而且早在1938年2月7日,蒋介石就已采用白崇禧提出的战略思想在武昌发表演讲说。

今年4月,白先勇在大陆对海内外媒体和学者表示,从时间上来看是白崇禧先提出这一战略思想,那个时候白崇禧和毛泽东没有什么接触,不会受毛的影响,白崇禧考虑的是国民党军队的战略,不是共产党的战略。

昆仑关攻坚战

在白崇禧直接指挥的几场重大战役中,1939年11月“桂南会战——昆仑关战役”,是中日战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攻坚战,也是抗战以来的首次攻坚战大捷。当时,国军获得外援最重要的路线即法属印度支那线,达物资支援量的百分之八十五。是年4月,日军得到此一重要情报,因此决定切断国军补给线,发动桂南战役,占领南宁。

昆仑关山岭延绵,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远至宋朝,狄青征南时,此处便是著名的战场。在中央研究院收藏的白崇禧生前的访问纪录中,记载了昆仑关攻坚战事最激烈时,白崇禧亲赴前线指挥的战略场景。

访问纪录说:“我(白崇禧)曾经亲临炮兵阵地指挥,当时因敌利用反斜面阵地及副防御,我军冲锋十次以上未能奏功。于巡视地形后,见敌左侧有高山,可作为炮兵侧射敌阵地之用,遂令炮兵指挥官邵百昌,将卜式山炮一连,俄式战防炮数门,于拆卸后搬上敌阵地左侧之老毛岭、枯桃林、标高四一五等高地,实行侧射敌之反斜面阵地,并压制敌机枪、山炮,毁其铁丝网,支援我冲锋部队,结果,一举成功。”

此役,中日两军之最精锐部队在昆仑关决战。白崇禧统帅指挥第4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所部25个师共15万4千多国军,包括第5军杜聿明所部的戴安澜、邱清泉、郑洞国等精锐之师,两度重挫消灭包括日寇“钢军”在内的日军精锐。日军阵亡五千多人,被俘一百多人,国军伤亡也很大,仅第五军即亡五千六百人,负伤一万人,国军以重大的代价,歼灭昆仑关守敌,夺回了昆仑关,取得了抗战以来首场攻坚战的胜利。

北伐、抗战期间的蒋白关系

白先勇回顾了北伐至抗战初期蒋中正与白崇禧的关系。1926年白崇禧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在广州誓师北伐,打胜了扭转乾坤的“龙潭之役”。1928年直入北平、天津,立下北伐统一大功。1929年,蒋中正采纳中央军的削藩建议、后解散各军团,爆发蒋桂战争及中原大战,蒋白两人关系跌入谷底,白崇禧一度流亡越南,被中央定性为叛将。1931年,白崇禧回到广西致力于建设“三民主义模范省”,成效卓著,获得胡适等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爆发,蒋中正号召全国抗日,白崇禧成为率先响应的地方将领,是年8月4日,蒋中正派专机至桂林将白崇禧接往南京,出任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蒋桂战争的恩怨,在国难当前暂时一笔勾销。

在程思远所着的《白崇禧传》中记载,白崇禧飞抵南京时,“蒋介石曾于陵园官邸对在南京的黄埔学生明确宣示:抗战期间,最高统帅如有三长两短,应由白崇禧做接棒人。”抗战期间,蒋中正对于白崇禧的军事长才的器重和信任之情,由此可看出。

四平街会战、徐蚌会战

然而,长达八年的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随即爆发。1946年,中长铁路之军事重镇四平街之战,正值美方介入调停,蒋中正未采纳白崇禧越过松花江北岸乘胜追击、彻底肃清林彪共军的建议,接纳了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的调停,东北停战十五天,又应周恩来请求延长停战八天,林彪得到了整军反扑的机会,东北形势从此惊天大逆转。这个战役成了国民政府丢掉大陆政权的关键一役,白崇禧退居台湾后一直到晚年,始终引以为憾。

另一批评白崇禧“按兵不动”的流言是1948年底至1949年初的“徐蚌会战”(大陆称“淮海战役”)。白先勇导览时,特地澄清徐蚌会战期间所谓“白崇禧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的谣言。他说:“我父亲第一时间就派了黄维第12兵团救援,照片就在那,黄维还被俘掳。”

1949年10月1日,中共政权在北京成立。10月12日,国府由广州迁到重庆,进入西南保卫战。11月20日,蒋中正和白崇禧在重庆最后会晤,商量如何支撑残局。11月29日,蒋中正坐中美专机起飞时,共军已迫近机场20里。12月4日,白崇禧乘飞机离开南宁。12月底,白崇禧离开大陆飞赴台湾。

白先勇于书中写说:“国共内战,父亲最后从武汉与林彪‘四野’周旋到底,一直战到退回广西,手下子弟兵打得不剩一兵一卒,终于无力回天,离开南宁飞向海口。”

毕生捍卫民国

回顾1923年,白崇禧在广州晋见孙中山,请求广西加入革命军行列,当时孙中山对白崇禧说:“我无枪、无粮、无饷,只有三民主义。”白崇禧回答道:“广西统一不需要大元帅的物资支援,所需要的只是革命信仰而已。”

历经北伐统一、抗战、国共内战,白先勇认为父亲一切的努力,都是要为了保护“民国”于屹立不坠。

白先勇在图片展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父亲一生都站在中华民国国运兴衰的历史转捩点上,是一个对三民主义和中华民国有坚定信仰的英雄。父亲毕生最大的希望就是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反攻复国”,然而大业未竟,大陆沦陷是他最大的遗憾。

拨云见日 还原民国史真相

白先勇提到,随着新书出版赴大陆参加座谈,发现大陆人对于民国史的饥渴和热诚,甚至超过台湾。而中共对于民国史一直有很多错误的说法,对于白崇禧的部分,“喜欢夸大蒋中正和我父亲之间的矛盾,最常流传的,就是我父亲是蒋介石毒死的。”

但是,这随着《民国与父亲》这本书的出版,以及白先勇受邀到北京、南京、武汉等地座谈,“各大报头条登出来,白崇禧不是蒋介石毒死的,等于是大翻案。”

白先勇认为,中共虽然造谣,其实心里对白崇禧暗暗佩服、很敬重,“他们认为国民党里头最难打的就是我父亲的兵,他们开会都这么说。”

白先勇谈到,两岸华人对民国史有很大不同的解读,这本书在两岸三地同时出版,获得空前的热烈反应,令他感受到,“大陆有很多人都想追究历史真相,这本书和他们读的教科书不一样,给他们很大的震撼教育。”

“这本书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很多照片,照片不能造假,是铁证,他们看了非常惊讶。”白先勇相信,《民国与父亲》对两岸民国史的研究,将带来新的启发。
(视频: 《父亲与民国》台北发布会现场播放白崇禧记录片 :1966年,蒋中正总统率领众官员第一个前往祭悼白崇禧的国葬;1947年,国防部长白崇禧来台视察国军和处理二二八事件;1944年,白母马太夫人在桂林过90岁大寿,蒋委员长特派参谋总长何应钦代表他本人为白母祝寿,白崇禧将军全家与5万多军民以及驻华美军司令史迪威等将领参加祝寿。)
白先勇说:《民国与父亲——白崇禧将军身影集》这本书给大陆读者很大的震憾和教育,他们从前所读到的历史教科书,跟这本书很不一样。这本书不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照片,照片是不能作假的,是历史铁证。)

(责任编辑:高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