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政治

9.13事件后 毛泽东谋划选“接班人”

【大纪元2012年05月20日讯】“9.13”事件后,毛泽东要召开中共十大,以对林彪、陈伯达问题作出决议,对林彪、陈伯达以及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倒台所造成的中共政治局内的空缺作调整,同时谋划选“接班人”。

据《“四人帮”兴亡》一书记载,从江西调来邓小平,从上海调来王洪文,从湖南调来华国锋,从南京调来李德生,这表明毛泽东在考虑中共政治舞台的新布局。毛在晚年异常重视“接班人”的选择,可悲的是,他的个人决断,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屡犯“错误”。

1966年6月10日,“文革”刚开始,毛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天下乌鸦一般黑,只是理解了,我们有准备。全党大多数人有准备,我们就不怕。我们都是七十以上的人了,总有一天会被马克思请去。接班人到底是谁?……总之,是一分为二,不要看现在都是喊万岁的。”但毛泽东恰恰选定了“喊万岁”的人作为接班人!

书中记载:“9.13事件之后,毛白发骤增,香烟一根接着一根,变得沉默寡言。一度大肆宣传过的他的‘亲密战友’;陡然成了叛逆,不能不使他感到难堪。他的这位‘亲密战友’是以‘高举毛思想红旗’而著称于世的,他的这位‘接班人’的名字是载入中共党章的。林彪,曾被宣传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三位伟大助手’,诚如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伟大助手,斯大林是列宁的伟大助手,当今林彪是毛泽东的‘伟大助手’。”

历史无情地勾销了一切美丽的肥皂泡。此时的毛泽东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接班人。

“九.一三”事件的爆发,照理会使毛泽东清醒:由他个人选择、指定接班人的做法,是不是合适?可惜,毛没有接受林彪事件的教训,他又一次个人决断,开始选择新的“接班人”。

毛在思索着,斟酌着。当年,在他第一次选定接班人时,确定刘少奇是因为非他莫属;在他第二次选定接班人时,林彪的地位也是明摆着的。可是,如今第三次选择接班人,却不那么容易,没有一个人是“呼之欲出”的!

虽然江青自以为这第三个接班人非她莫属,但在毛泽东的视野里却没有她。毛早在中共九大前,当江青想当党的副主席时,就明确地说:“江青不能当副主席!”

……

书中写道:“就连张春桥本人,在当时也俨然以‘接班人’自居。张春桥比毛小二十四岁,整整相差一代。在中共九届政治局委员中,刷掉了林彪集团的陈伯达、叶群、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之后,周恩来、朱德、康生、叶剑英、刘伯承、李先念、许世友、陈锡联、谢富治,年纪都与毛泽东相差不太大,剩下的江青、张春桥、姚文元,以张春桥‘接班’的可能性最大——江青毕竟是‘第一夫人’,而姚文元的资历比张春桥差了一截。尤其是在庐山,张春桥是林彪集团重炮猛轰的目标,林彪的倒台成了张春桥的‘光荣’。”

完全出乎张春桥的意料,也出乎中共政治局委员们的意料,毛泽东并没有选择张春桥为接班人。

……

在陈云、王震露面后的第四天,毛泽东接到了一封从江西寄来的信。这封信使毛泽东的眼睛忽地一亮。那封信来自江西省南昌市附近的新建县望城岗原步兵学校一座小院里。他,便是中共当年“第二号走资派”邓小平。

……

林彪的倒台,给了“左”派们沉重一击。差不多同时跟邓小平来到江西的陈云和王震,被调回了北京。

1972年8月3日,邓小平在那小院里写了给毛的信……在1973年4月12日邓小平复出了。

1972年9月7日,毛泽东从上海调回一个年轻人,说是来京“学习”,连此人自己也一时闹不清来京干什么。此人只有三十七岁,是“少壮派”。在“文革”中,他靠造反起家,成了“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的“司令”。后来,成为“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的副主任。在上海,他排名于主任张春桥和副主任姚文元之后,是那里的第三把手。

毛还从湖南调来了一位中年人。此人五十一岁,名唤“华国锋”。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本名苏铸。华国锋是山西交城县南关街人氏。1945年任中共交城县委书记。1949年南下。1951年6月出任中共湖南湘潭县委书记——成了毛家乡的“父母官”。

……

据悉,毛还看重李德生。李德生比华国锋大四岁,河南新县人,上将。1968年后,升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北京军区司令。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他被选为中共政治局候补委员。

从江西调来邓小平,从上海调来王洪文,从湖南调来华国锋,从南京调来李德生,这表明毛在考虑中共政治舞台的新布局。也在考虑从邓小平、王洪文、华国锋、李德生四人之中,选择“接班人”。

据悉,在这四人中,起初最受毛青睐的是王洪文。

(责任编辑: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