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纪实文学

血纪(239)

中集-第八章:嬗变

第二节:9.13冲击波(1)

正当史无前例的文革屠杀,在大陆掀起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暴力恐怖时,1969年3月中央广播电台的喇叭里,传来了黑龙江省中苏边境上珍宝岛的火并消息。在冰天雪地里激战,孙玉国成了新的英雄,冲突表明,中苏两大国的分歧由‘嘴仗’,不可避免的升格到“武力格斗”。

从此以后,社会主义阵营正式解体了。

何庆云在组织农六队的政治学习时,面对刘顺森等人提出的问题,掩饰不了他的迷惘和无知,好在《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给他空虚的脑瓜里垫了底。

陈力被枪杀前,中共九大在北京召开。开幕那一天晚上,我们集合在院坝里,收听开幕式的实况录音,我们对林彪作毛的接班人并不感到意外,至于将这个决定写进修改的党章,没去思考为什么,也不会想它的后果。

独裁者间不可避免的倾轧,在权力争夺中很快暴露出来,仅只隔了两年,毛泽东便在他亲自选定的接班人中,上演傀儡大换班了。

1971年9月13日,温都尔汗的叛逃经过,只有在中共的档案揭密时才能大白真像,但温都尔汗事件,像地震一样振松了毛泽东的皇位宝座。

毛泽东害死了他的政治盟友,也换来了危机四伏墙倒从人推的报应。长期被他愚民政策锁在闭塞状况下的大陆百姓,就犹如在死一般寂静的夜空里听到了一声惊雷,揭开这个无产阶级专政铁幕,那里原来掩盖着一些各怀鬼胎政客们,演出的争权夺位丑剧。

中共对老百性封锁严密,9.13事发当天,国内的新闻、广播、报刊对这一事件没有报导!似乎北京城压根就没有发生过任何事,大概经过一阵搓商后,新华社向全国公布这个消息时,按照毛泽东的诏令,全国上下同声谴责和声讨林彪。一个“批林、批孔运动”从幕后推了出来。

此时林彪形象由副统帅,变成了孔夫子的忠实追随者和门徒。下发的批林批孔文件说他,言必称“克已复礼”;言必“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已复礼”由“毛主席的好学生和继承人”变成了怀着鬼胎的封建时代“雅儒”!

当然,毛泽东大权在握,任意评价历史人物,不仅是他的狂妄,更是他一贯独裁的需要。

距9月13日整整相隔十二天之久,9月25日借国庆节例行的卫生大检查的掩盖,农六队又一次进行了有专项内容的“大搜查”,不过这一次与过去任何一次搜查不同,属于我们在狱中所遇到的最奇怪一次。

上午八点钟,全队进行集合,宣布卫生大检查开始。然后,我们被士兵和管教干事们团团围住,按一般的搜查程序,依次地将各自的行李搬到坝子中,只是感觉气氛与以往那种人为紧张和恐怖有些不同。

轮到我了,两个老管走到我的眼前,先叫我取出“毛主席语录”,这是场部统一下发给每个人人手一册的必读物。

蹬在我面前的那年青士兵,从我手中接过那“红本本”后,翻开了扉页,直截了当的把那篇林彪所写的“再版前言”撕了下来,丢进一个专门准备好的匣子里,同时在他的笔记本上划上一笔,脸上毫无表情。

两个搜查人草草翻了我的行李,整个对我的检查不到五分钟便结束,还不到十一点钟,全队的检查便结束了,抬到队部去的是一箩筐纸片。

以后对9•13事件,当局就没有正式的宣布过,我们当时也知道,他们之所以对此事讳莫如深,反映了他们自己的惶恐。他们的最高统帅发生了什么?他们是绝对说不清的。

其实9•13事件刚刚暴发,盐源县的农家已从国外的广播里获悉了这个消息,那时在外捡粪的张华富,每天下午,都会在梅雨镇获得一些在国内报纸上得不到的消息。

9月25日大检查中,我们一直都在观察六队的老管们的反映,他们显然早已在几天前进行了专门学习!大检查一完,老管们失去了往常的骄横劲。

令人奇怪的是,那个林副统帅,最高权力眼看就归他了,怎么突然仓皇坐着飞机撞死在温都尔汗?“批林批孔”也好,“克已复礼” 也好,在人们心理上此刻投下的全是骗人的疑惑。

林彪事件触动他们去思考:江山如此不太平,就是当一个卖身杀手都会感到无可靠主子可倚,使他们在心理上对残暴发生动摇。

其实中国的专制主义在任何时代都是极端自私的,人性都没有的杀手,同情友爱心全在“斗争”中泯灭,奢谈“斗私批修”,在灵魂深处闹革命,明摆又是欺人之谈?(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