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房贷荒”蔓延 17城市银行停止房贷

人气 3

【大纪元2013年11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任义报导)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过去的一个月,大陆重点城市中有17个城市停止了购房贷款,“房贷荒”正在蔓延。面对风险越来越高的房地产市场,出现购房者、银行与房企三方都担忧的情况。

32个重点城市17城暂停房贷

近几个月,大陆多个城市出现银行暂停房贷、缓放房贷的现象。《大纪元》记者采访发现,“房贷荒”已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楼市不断升温,银行却“釜底抽薪”,楼市看似繁荣的背后却暗藏假象,房地产泡沫风险已到临界点。

进入11月以来,银行“停贷”、“缓贷”现象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全面蔓延。据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和融360研究院对大陆32个重点城市近500家银行房贷产品摸底调查,根据10月11日至11月11日的样本数据显示,32个城市中已有17个城市出现暂停房贷现象。

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19日公布的10月监测报告显示,从各重点城市的银行对房贷的报价看,首套房利率优惠门坎也有所升高,银行批贷的审核也越来越严格,批贷时间大为延长。业内人士认为,更关键的是,银行已经开始看空房地产后市,减少房贷额度更多是为了降低风险。

银行:没钱贷、不愿贷、不敢贷

中共国家统计局11月18日公布前十月大陆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来看,除温州外,其余城市全部上涨。其中,21个城市房价涨幅高于10%。

同一天,广州市发布相关规定,要求“二套房首付不得低于70%”,成为继上海、深圳之后第三个实施“二套房首付七成”政策的城市。在楼市仍“高烧不退”的情况下,银行却“全面收手”,银行的表现折射出房市背后诸多预警。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认为,银行一般在上半年集中投放贷款,到年末时,贷款额度已经捉襟见肘。到了11月、12月,许多银行对于房贷业务已经“有心无力”。

大陆建设银行某支行行长对《大纪元》表示,年初贷款额度充足的时候贷款比较容易,但是经历了6月份的钱荒之后,流动性持续紧张。“尤其到年底各银行要接受存贷比的考核,大家都想法吸收资金进来,真是没钱放贷。已经接到通知,除了国企等大企业,各中小企业、个人,一律收紧放贷。”

除了“没钱贷”,还有一个情况是银行“不愿贷”。中央财经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副院长林则夫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开展和行业竞争的加剧,银行获得存款的成本显着提高。把资金贷给中小企业利率可以上浮百分之三四十,把资金用于房贷利率只能上浮10%,甚至可能还要打折,利润实在太薄。

除此之外,面对房市“高烧不退”,部分银行已“不敢贷”。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表示,房贷一般都是20年,这么长的时间跨度,政策的不确定性很大。如果房价大跌,大批购房者拒绝还贷,把房子赔给银行,银行也受不了,因此部分银行或许重新选择‘观望’。”

风险越来越高 房企转寻其他商机

不仅银行担忧,面对大陆风险越来越高的房地产市场,连房地产开发企业也开始行动起来,观察敏锐的人士发现,诸如万科、SOHO等地产大亨正在抓紧海外布局,而万达则通过行业和地域来实现业务多元化。对此,有市场人士认为,那些从中国房地产繁荣期获利最多的人现在已经开始寻求其他商机,这肯定说明了一些问题。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接受陆媒采访时表示,中国房地产存在泡沫已经是共识,风险肯定很大。所以国内房企在国外有些投资或是多元化经营,也有分担风险的考虑。

而这种现象的背后,与地方政府的“推波助澜”脱不了关系。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认为,作为房地产市场繁荣的受益者,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对当地政府的影响将非常大。然而,让人担忧的是,从目前来看,地方政府仍未做好危机应对的准备。

购房者心忧“望楼兴叹”

专家表示,“房贷荒”虽由多方面原因造成,但仍对购房者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尤其对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购房的合理信贷需求产生很大的冲击。

按照银行提供的贷款利率简单测算:假设商业贷款100万元,贷款20年,若以基准利率的8折贷款,每月需还款6732元,共计支付利息615885元;若贷款利率恢复到基准利率,则每月需还款7485元,共计支付利息796447元;若贷款利率上浮10%,则每月需还款7879元,共计支付利息891090元。

据个人房产金融服务机构北京伟嘉安捷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对所承办的二手房业务统计数据显示,在首次置业人群中,使用贷款的比例在70%左右。首套房贷款利率提升,无疑大大提高了购房者的购房成本,令民众“望楼兴叹”。

联络本文作者请发邮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责任编辑:刘毅)

相关新闻
中共国务院专家曝银行缺钱 党媒称经济“不可乐观”
大陆楼市诡异 银行停贷北京房价依然上涨
习近平推崇的人 曾秘密策划“钱荒”
大陆钱荒蔓延公积金 多城市现恐慌性挤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