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典名人

钢铁大王卡内基的经营之道 品质篇

编译|文谦

钢铁大王安德鲁 · 卡内基(Andrew Carnegie)跨越南北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历经美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时代。从移民美国的苏格兰贫穷家庭的小男孩,靠着不懈学习和卓越努力,建立起庞大钢铁工业,聚集巨额财富,之后系统将大部分财产捐给公共图书馆等慈善事业。回顾他的成功智慧之点滴,既可了解美国自由市场与资本的奠定过程,也可吸取企业成功之道。

对产品制造要考虑的因素来说,最能确保成功的基石就是质量。在此之后,排在很靠后的地方,才是成本。

The surest foundation of a manufacturing concern is quality. After that, and a long way after, comes cost.

---安德鲁· 卡内基(Andrew Carnegie)

安德鲁‧卡内基(1835年11月25日-1919年8月11日),在美国20世纪初,与洛克菲勒 (John D. Rockefeller)、摩根 (John Pierpont Morgan) 并立,分别被称为美国钢铁、石油、金融巨擎。



安德鲁·卡内基(Library of Congress,1913)

用最好质材 其他公司建桥失败

南北战争结束后,卡内基预见用木头来制造桥的时代已经过去。1865年,卡内基创建了吉斯通桥梁公司(The Keystone Bridge Works)。

那时,几乎美国所有建造铁架桥的公司都失败了,许多铁桥自身的倒塌也造成一些铁路灾难。有些桥梁在强风下被吹垮,但这类事情从未发生在吉斯通桥梁公司所建造的桥梁上面。他们的桥梁也建在风势并不和缓的地段,这绝不只是出于运气。原因是他们用最好的铁和钢材来修建桥梁,有最为严格的质量检测员。他们的桥被誉为 “诚实的桥”(Honest Bridge)。

卡内基自豪称:“任何印有‘吉斯通桥梁出品’的工程建筑(在全国几乎没有几个州看不到的工程),都有我们完全的担保”。(Any piece of work hearing the stamp of the Keystone Bridge Works (and there are few States in the Union where such are not to be found) we were prepared to underwrite.)

位于密苏里州的Eads Bridge大桥,其跨度高度在当时都是前所未闻,1874年修建竣工并矗立至今。卡内基创建的吉斯通桥梁公司(The Keystone Bridge Works)承包架设该桥的上部结构。因此桥, 该公司闻名于钢铁业界。

此后,美国开启了广为铸建钢铁大桥的时代。



位于密苏里州的Eads Bridge大桥,1874年竣工,卡内基创建的吉斯通桥梁公司(The Keystone Bridge Works)承包架设该桥的上部结构。这是如今火车通过该大桥时的一刻(图片来源:Saint Louis Metro Link网站)

商业成功的根源 品质最重要

一位很重要的制作业主曾经跟卡内基炫耀过,当地质量检测员出现在他们当中时,就被他们的工人赶跑了,从此之后质检员再也没有来过。这听起来像是洋洋得意的贺词,可卡内基却暗想:“这家公司肯定在竞争中站不住脚,当严峻时刻来临时,将注定失败。”后来的结果证实了他的信念正确。企业发展最可靠的基石是品质。 

卡内基认为:“不应该拒绝和抵制那些质检员,相反,他们应该得到所有公司的欢迎。这样卓越的高水准容易得到维护,而且要教育人们努力达到精益求精。”

“我从未听说过有哪个公司企业不是通过诚实出色的工作而取得显着成功的。即便是在今天这样竞争激烈的日子里,每一件事情看起来都是价格问题,事实上,探究商业取得成功的根源,品质依然是很重要的因素。对质量的关注,公司里的每一个人,从总裁到工人,都不应该忽视。”

一位杰出的银行家看了卡内基公司的产品说:“某人(卡内基)看起来属于这些杰作。”(Somebody appears to belong to these works。)

竞标胜利 成功在于细节

有好几年,卡内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吉斯通桥梁公司的日常事务上。当需要签署重要的协议时,他都会亲自参与谈判、竞标。

1868年,卡内基和工程师沃尔特‧ 凯特(Walter Katte)一起去爱荷华州的杜比克(Dubuque),为在当时被认为是最大的一座铁路桥竞标。这一趟证明了成功在于细节。

卡内基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芝加哥的一家桥梁建设公司,当时招标董事会已经决定要和他们签署协议。卡内基发现他们对生铁和熟铁的区别一无所知。而卡内基总是用熟铁来建造桥梁的核心部分,而竞争对手用的却是生铁。

在这个关键点上,卡内基敏锐的指出重要区别,他描绘出轮船撞到不同材料时候的情形,如果是熟铁,发生碰撞时,它最多只会弯曲。如果是生铁的话,会断裂,这将导致整座大桥倒塌。

幸运的是,其中的一位董事佩里‧史密斯(Perry Smith)的亲身经历强化了他们的论点。前一个晚上,他驾着马车在黑暗中撞到了街灯柱,恰好那柱子是用生铁造的,在这一撞击之下便断成了好几截。

卡内基指出这就是重点所在。他们不造便宜的桥,但他们的桥从来不倒。

那根生铁灯柱被撞得恰逢其时,带给了卡内基一份利润最为丰厚的合同。

用专精的专业知识来指导

在1860年代,在生铁的制造中,化学的作用竟然不为人知,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那时候,高炉经理一般个性粗鲁,能将他手下那些桀骜不驯之辈打倒在地。而那时的卡内基已经留心聘请一位化学家来为他们的炼钢高炉指导生产。

化学家弗里克博士向卡内基揭开了许多秘密。那些有着高声誉的矿山开采出来的铁矿石,其铁含量要比原先估计的低10%-15%,有时甚至低20%,在渊博的化学知识光芒的照耀下,关于生铁冶炼的90%的疑团都被驱散了。

露西高炉(Lucy Furnaces)成为了卡内基公司盈利最丰的部门,因为有专精专业知识指导,他们几乎处于垄断地位。那些没人要的矿石在他们这里找到了销路。他们还大量购入一些特殊矿石,如含磷少的矿石,富含硅,如果正确地加以提炼的话,铁含量也相当高,极少有其他矿石可与之匹敌。卡内基一次偶然机会发现了大量被废弃的氧化皮 (clinker),就请人商议购买成吨的氧化皮,廉价到每吨50美分。有时候,还能用贫矿换到好矿,并从中获利。

执行核算体系 每人对成本负责

卡内基十分重视成本核算,当卡内基熟悉了钢铁制造业的业务之后,他惊讶的发现每一个不同环节的成本应该是多少,谁也说不清楚。对匹兹堡几家制造业主要工厂的调查就说明了这一 点。

卡内基坚持将计算的系统被运用到工厂中来,这样使得他们知道每一道程序中的成本是多少。在制造业中必须引入并且严格执行一套完美的会计体系,使每个人都意识到他们对成本应负有责任。

卡内基在建立起了一整套成本核算体系之后,通过对每生产职能的投入产出分析控制,及各环节员工效率的精心掌握,产品的平均成本远低于同行。

严谨的成本核算体系得以发现在大批量煅烧钢铁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浪费,促成这一流程执行的是一个很可贵的职员,向卡内基递交了一份详细报告,列举了一段时期内实行严谨成本核算制度的成效。为准备这份报告需要的所有工作,他都是在夜间加班加点完成的。

 

卡内基深知人才之于企业成功的关键意义,每当他发现能力出众的青年人都会倾力提拔;这位年轻人不仅成为公司的一名主管,后来又被吸收为合伙人。

劳资双方利益同享 风险同担

在1860年到1930年间,被称为美国企业时代,也是大规模工业管理与民主的交融碰撞时期,卡内基尝试出了劳资双方的长期互惠的合作方式。

一次,几个工人组织其他工人准备罢工,找他谈判。卡内基把拟定的工资标准让工会过目,这是一项按产品价格浮动的工资标准,这样一个标准让劳资双方真正成为了合作者,利益同享,风险同担。当然,这个标准还有一个下限,可以保证工人们的生活费用。卡内基实行浮动工资制是对劳资双方问题作出的最大贡献。这使得工人们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合伙人——不管是在繁荣时期还是萧条期。

卡内基请工人们表达意见,可以看到,没有哪两个不同的部门之间会达成一致,他们都不认为自己所受的待遇是公平的。卡内基用公开公平、尊重关心,解决了职员内部的冲突。

工人抱怨物价太高,卡内基想出办法让工人们开一个合作社,公司答应支付租房的费用,但由工人们自己持股管理。有很多理由可以说明这个机构的价值,至少能让工人们明白,做生意也有很多的难处。公司还以成本价卖煤给所有工人,同时还安排把煤送到工人的家中,当然得由他们支付运费。

20世纪初的卡内基钢铁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 员工超过2万人,产量超过当时英国全国的钢铁产量。

美国在工业发展的一百多年中,奠定了自由市场和企业的模式,钢铁大王卡内基在制造业界的种种成功之道,如注重专业知识指导、注重品质、客户至上、尊重职员、提拔能力出众的青年人并回馈社会的理念,也像一座座所建造的钢铁大桥一样矗立至今,留给后人参照。◇

参考文献:卡内基自传《AUTOBIOGRAPHY OF ANDREW CARNEGIE 》

(注:本文横跨圣路易市河的Eads Bridge大桥和马丁路德金大桥之照片由柯达P850数码相机拍摄的四张图片合成)

责任编辑: 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