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漫游

17世纪法国欧洲精美瓷器鉴赏

中国陶瓷传入法国 带给巴黎欧洲陶艺划时代发展

文/兰鸽

美轮美奂的法国陶瓷上印有古装中国母子和乐的图案,在希腊神之外也增加了普通家庭的和乐图。十七世纪始,中国瓷器进入欧洲,倍受青睐,并得以学习效仿,加之随着十八世纪“新古典主义”的兴起,中华文化内涵和元素为欧洲艺术品增添了魅力和特色。中国陶瓷传入法国带给巴黎欧洲陶艺划时代发展。

17世纪,中国瓷器进入欧洲,最初为上层人士装饰家居所用。后来,中国外销瓷的欧洲市场形成且种类繁多,除了有茶具、餐具、茶叶罐、糖盒、奶罐、污水碗、剃须盆、痰盂、壁炉装饰、手杖柄等之外,还有各种鸟兽和人物的瓷像。

17世纪 中国瓷风行法国

1698年法国建立“中国公司”,法国第一艘商船“昂菲特里特”(Amphrityite) 号直接驶往中国。于10月24日停泊在澳门,31日抵达广州,采购瓷器就开始了。

法国人除了从商人手中购买存货,还把订单送往景德镇。那里有专门从事外销瓷生产的陶工及画师,他们很熟悉这类加工订货的工作,能够依照客人所提供的绘画或实物,准确的模仿所需,并在很快时间内完成“订烧瓷”。

该船1700年回到法国,1701年再次来华,于1703年再返法国。两次从中国运去大量丝绸、瓷器、漆器。一时法国风行穿着丝绸,摆设瓷器、漆器。瓷器主要为青花瓷、伊万里瓷(Imari仿日本瓷)及珐琅彩瓷。1705年该公司改称“王家中国公司”,可见路易十四对于中国的重视。

路易十四时期 法国试制瓷器

因为法国商人必须用金银币支付东方瓷器的进口,致使法国金银库存迅速空竭;在本地生产瓷器则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瓷器的钟爱以及销售瓷器的高额利润也使法国很早就开始想方设法仿制中国瓷器。

据盖地博物馆(Getty Museum) 资料介绍,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两代君王期间,德国和意大利也效仿法国的艺术,尤其受到巴黎艺术的启迪和激发。

轻柔的形式、明快的色彩、流畅的构图等等,新古典主义风格影响到很多领域,涵盖陶器、家具、纺织品等工艺界,还有绘画、雕刻、建筑、文学、戏剧和音乐等不同领域。

从路易十四时期开始,法国成为试制瓷器的中心,法国瑟福窑(Sevres)长期以来生产软质瓷,具有同德国的迈森陶瓷厂(Meissen)相匹敌的地位,所产瓷器在技术和外观纹饰上模仿中国,而又有所创新。

大约1738年后,路易十五王成为王家陶器制品厂Vincennes的最大支持者。每件瓷器的美化和装饰要经大量的焙烧,多位匠人和艺术家的共同合作。其中两位著名艺术家是Jean-Claude Duplessis (1695-1774),给予版型设计和监制 和 Jean-Jacques Bachelier (1724-1806)给予美化绘画及监制。

王家陶器制品厂Vincennes和瑟福窑瓷器往往有注着标志。 A 代表1753, B 代表 1754是常见标示。1777年后,出现双字母,如AA 代表 1778,PP 代表 1793。陶瓷匠人有时也会隐藏刻于釉质上。

德国奥地利陶瓷并驾齐驱

奥地利维也纳陶瓷厂也生产黑色珐琅装饰和镀金硬瓷,成为第二个欧洲生产硬瓷的陶瓷厂,在1718年至1744年间,是德国迈森厂唯一的竞争对手 。

从盖地博物馆(Getty Museum)展出的系列法国和欧洲陶瓷,可以看出在色彩上、艺术造型上, 法国和欧洲工匠们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中国瓷器传入法国后,带给了法国和欧洲陶瓷艺术的划时代的发展。◇

盖帝博物馆

位于洛杉矶市区西北近郊的“盖帝博物馆”(The Getty Center),位处洛杉矶有名的高级地段,站在博物馆的阳台上俯瞰,北边绵延不断的山峦,西边一望无际太平洋的景色,一览无遗。保罗 盖帝〈Jean Paul Getty,1892-1976〉为美国的石油钜子,他将一生收藏的艺术品及财产捐出成立基金会,出资兴建盖帝博物馆,并全力维护。

盖蒂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酌收 $15 美元停车费。每星期一及例假日公休。周二至周五和周日上午 10:00 a.m.–5:30 p.m. 周六 10:00 a.m.–9:00 p.m. 周一不开放。更多讯息请查:http://www.getty.edu/; 地址:1200 Getty Center Drive, Los Angeles, CA 90049-1679,电话: (310) 440-7300 ◇

责任编辑:章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