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治

中共招台湾青年赴大陆创业 港商:风险太高

【大纪元2016年01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张原彰台湾台北报导)中国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不健全,美国升息后,烂疮一一浮现,成为过度依赖中国的亚洲以至全球国家2016年的一大隐忧,面对此般严峻环境,中共为求统战,仍号召台湾青年赴陆创业,香港商人朱柯明建议,“年轻人创业留在台湾就可以了,MIT商品卖到中国,品质佳具品牌效应,风险还比较低。”

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邱俊荣表示,中国经济转型从十二五规划至十三五规划早已是老生常谈,其目的是因为过去中国的经济成长,多被基础建设的投资带动,多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且现在面对全球经济不景气,出口严重衰退,得靠着产业转型扩大内需,发展半导体与红色供应链,平衡昔日过度依赖投资、外贸的经济促进政策。

邱俊荣表示,主因为半导体产业难以依赖中国自身的科研技术与人才,因与其科学基础起步较晚有关系,只能透过并购与挖脚等方式补足,因此转型的成效有限,现今该产业与欧美大国相较,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不太可能“超英赶美”。

千疮百孔的中国金融体系,也替中国经济前景雪上加霜,邱俊荣解释,中国金融机构与企业的负债问题,一直是可怕的爆炸因子,前几年外在环境不恶劣时,中共能靠着政策压制住,但现在有美国升息这个触媒,让庞大资金快速撤离中国,导致人民币贬值、股市不断下跌,恐引爆隐藏多时的金融危机,“中国的出口、内需与投资等实体经济面,本来就表现低迷,若再加上金融危机,影响至深且广,包含台湾在内的亚洲各国,连带都会受到牵连。”

中共政体向来靠着政府力量解决经济问题,有如寅支卯粮、揠苗助长,方式相当不健康,邱俊荣表示,中国近几年国进民退情况相当严重,让国营企业扮演重要角色,反而有碍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另外在金融市场上,银行坏帐可以透过成立资产处理公司进行吸收,营造金融体质良好的假象,但其实是把短期问题长期化,长久下去中国的经济难有起色。

而在台湾总统大选前,中共抛出针对台湾三中一青的统战策略,拟协助台湾青年赴陆创业,乍似增加青年就业市场,但面对中国经济数不尽的隐忧,与中国与台湾民风地气上的落差,暗藏诸多危机。

朱柯明谈到,香港商人起先看上广大的中国市场与当地低廉的劳动成本,只是后来发现不少中国人,除不讲信誉外,受过去习惯吃大锅饭影响,工作态度较为懒散,办事效率不彰,管理起来相当不易,加上渐渐失去当地市场的优惠,精明的港商衡量后,在2000年(民国89年)后陆续撤出中国,比台湾商人早上许多。

与香港商人不同,台湾商人想在中国生存困难重重,朱柯明解释,在中国人心中,香港是借给英国,较为时髦与向往,而台湾则是脱离中国母体的叛变者,在中共过往的宣传中,被当作是惩罚与打击的对象,所以即便发展地多好,受政治因素影响,也不会被认为是好的,也让台湾商人较不被中国人所尊重,也是欲赴陆创业与就业的台青必须面临的挑战。

陆就业竞争激烈 毕业生路边卖烧饼

另外,中国每年有逾700万的大学毕业生投入就业市场,不少学生毕业即失业,朱柯明谈到,中国根本消化不了自己的人才,毕业生甚至得于路旁卖烧饼,且这是政府都无力解决的问题,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台湾青年除非具相当程度的特长,否则不必到这样的环境找工作。”

“中国老板经商心态以经济挂帅,敢冒天下大不讳省成本贩售黑心商品,怎么可能给一般台湾青年较高的工资,若真这样,中国本地青年也不干了。现在的香港年轻人鉴于中国环境,赴陆发展者较少,多选择留在香港本地或到欧美国家发展。”

不过,这并不代表就不抢占中国15亿人口市场的大饼,朱柯明谈到,中国民众早对国产商品的品质不具信心,而MIT反而是品质保证,大家争着买,有品牌效应。其实台湾政府把经济搞好,让青年留在故乡创业,用自己的人才,以正常或两地互惠的贸易方式,把商品卖至中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也不需担心被坑被骗,风险比亲自去中国创业或就业还低。

沾染不良习气 反误一生

朱柯明表示,现在中国企业为赚钱不讲信用,甚至贩售假货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台湾人民到当地创业,势必要入乡要随俗,打成本战拉低成本竞争,势必牺牲商品的品质,否则会无法生存。若只是为了赚钱,而沾染不健康的习气,变得阿谀奉承、坑蒙拐骗,人品变得低下,反而才是误其一生,“一杯清水再怎么不足,至少还能够饮用,如果滴入一滴墨汁,那就不再是水。”朱语重心长地表示。◇#

责任编辑:昱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