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文化

中国首都北京的方言正在消失

北京方言在消失。它是语言标准化、城市发展和移民的牺牲品。(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大纪元2016年11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秦雨霏报导)对于未受过训练的耳朵,北京方言听起来就像是一个人嘴里含着玻璃珠在说话。它丰富多彩的词汇和独特的发音激发了传统的表演艺术——快板。

但是北京方言在消失。它是语言标准化、城市发展和移民的牺牲品。在2013年,中国首都的官员和学者开始了一个项目,记录残留的说北京方言的人。这份材料在年底之前将以网上博物馆的形式发布。

“现在你在街头几乎从来听不到老北京方言。”68岁的高国森告诉《纽约时报》。他被北京市政府确定为拥有“纯北京腔”。“我甚至跟我的家人和发小都不再说它了。”

北京方言最显着的特征是,习惯在音节末加“儿” 音,再加上频繁的吞掉辅音,让北京话有一种强烈的诙谐感。比如,“不知道”变成了“波额到”,“老师”变成了“老儿”。

在30年代,民国政府开始定义和倡导普通话,它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但是不完全是北京方言。共产党政府在50年代推出罗马化系统,加强了中文的标准化发音。

这些措施提高了不同地区中国人之间的交流,但是它们也降低了方言的地位。北京联合大学2010年的一份研究发现,49%的八零后北京本地居民宁愿说普通话,而不愿意说北京方言。85%的北京移民倾向于让他们的子女说普通话。

城市的重建也在稀释方言当中扮演了一个角色。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左右,许多北京居民聚居在紫禁城周围的胡同里。今天,曾经的3700条胡同只剩下一小部分。居民散落在郊外的公寓大楼里。北京城已经成为外来移民的磁石。根据最新全国人口普查,从2000年到2010年,每年平均有45万人迁入北京,使得三分之一的北京居民不是本地人。

根据联合国数据,中国有近100种方言,其中许多濒临消亡。挽救方言的努力在上海、江苏和五个其他省份展开。教育部在建立资料库,研究全国的方言和文化习俗。

然而北京方言的潜在消亡尤其令人震惊,因为它的文化分量。“作为中国古代和现代的首都,北京以及它的语言文化代表着我们整个民族的文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张十方告诉《纽约时报》。“对于北京人自己而言,北京方言是一个重要的身份象征。”#

责任编辑: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