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集锦

家庭聚会上小女孩表演扔瓶子,没想到无论失败与否,家人们的反应都让场面超有爱的啊!

看更多文章…

推创新自造教育 教育部斥资1.6亿

【大纪元2016年08月28日讯】-创客风潮来了专题之五十八     近年全球盛行自造者运动,教育部自2015年起推动创新自造教育计划,今年斥资逾1.6亿元分别在高教端、高中职、国中小、师资培育与终身教育等不同阶段推动自造者教育。

自造者运动(Maker Movement)强调DIY自制、创意、共享,从欧美开始席卷全球,这一股“maker”风潮在台湾引起许多青年世代投入数位制造、Fab Lab、Maker Space的创建与推动。

对此,教育部政务次长陈良基接受中央社专访表示,maker是一种很好的激荡与面对问题的学习心态,教育部近年推动的创新自造教育计划,目地就是将maker与“多元学习”的教育理念结合,鼓励学生透过“学习、分享、动手做”启发兴趣,进而培养解决问题与团体思考的能力。

教育部资料显示,教育部在全台分别设立大学、高中职、师资培育、社会教育等四个类型共27个maker基地,并挹注各级学校经费,设立maker实验室。

教育部105年度总计投入预算1亿6201万元推动创新自造教育计划。其中,大学端总预算为5000万元、高中职2300万元、国中小6600万元;师资培育1558万元。

教育部并选定国立台湾科教育馆、自然科学博物馆、科学工艺博物馆、海洋科技博物馆等4个社教馆所,针对学生与一般民众办理Maker精神推广课程、活动、竞赛、工作坊、展览与讲座等,补助共计743.7万元。

教育部去年开始陆续择定国立台北科技大学、虎尾科技大学、云林科技大学、高雄第一科技大学等4校,作为大学阶段推动创新自造教育的北、中、南推动基地,并为推展各级学校自造教育及串连民间、企业自造资源的总窗口。

在高中职部分,教育部目前已设定13所公立高中职为创新自造计划北、中、南、东高中职推动基地,并将持续遴选学校增设fablab,及规划为全区、北中南、高屏区及东区共计6部的Fab Truck巡回全国497所高中,办理师生3D列印研习及体验等活动。

陈良基分析,小学阶段的maker教育着重让培养学童对“动手做”产生兴趣;国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能以科学方式将东西做出来。而大学阶段则着重目的性传达,如做出创业产品以解决某些问题。因此,大学端较接近真实商品产制。

他也提到,技职院校教育重心就是技术培训,因此在相关maker space设置上便配合技职院校专题实作,透过如“区域产学合作中心”等方式,希望跟产业有所连结。在技职端推maker教育会希望学生制造出来的成果具备“产品”的成熟度,有机会甚至能创新创业。

陈良基认为,maker实际上结合各种工艺,如包含木工、铁工、焊接技术外还包含撰写程式的技能等,“所以我常比喻它(maker lab)就像一个‘体育中心’一样,我们现在做的是营造一个体育中心,让喜欢运动的人进来做喜欢的运动。”

他说,教育部在推动技职体系的maker教育也是以这样的形态,各校不同科系发挥个别专长,学生发现哪些技能需要整合、哪些需要加强来建置对应的makerspace,学生便可透过跨校选修的方式取得各校不同maker space的资源。

但陈良基也坦言,台湾推动maker教育较大的瓶颈在于“升学”。

他说,欧美教育鼓励学生动手做,引导学生兴趣与maker精神相辅相成,但台湾“强调分数”的升学体制下,缺乏兴趣引导,且台湾的国高中生仍有升学考量,“maker”、“自造”并非升学上的“必须”。

陈良基表示,推动maker教育是希望让学生“动手做、好好玩”,但在“玩的学习”过程碰上升学考试就变了味道。教育部除了透过新课纲引导学生适性学习、摸索兴趣外,也在师资培育融合maker教育,让老师能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转自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