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细胞治疗产品挂蛋 台湾面临三难关

人气: 393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7年10月10日讯】细胞治疗MIT专题4之1    可望治疗癌症、失智症的细胞治疗,近年在国际间蔚为风潮,美、日、韩纷纷推出细胞治疗产品,台湾卡在法律、资金、临床试验的各种局限下,至今仍挂蛋。

台湾细胞医疗促进协会副秘书长、台大医院检验医学部主治医师徐思淳表示,细胞治疗可追溯至1945年,当年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除爆炸带来的死伤,也有很多人因骨髓中的干细胞受损,造成骨髓功能枯竭而死亡,这促使“骨髓移植”开启第一代的细胞治疗。

直到1958年,美国医师爱德华汤玛斯(EdwardThomas)发现同卵双胞胎中,若有一人得了慢性白血病,透过移植另一人的骨髓干细胞,可让疾病获得缓解,宣告完成史上第一例成功的骨髓干细胞移植手术。

1960年代以后,专家们更解开干细胞配对关键,发现可利用化学治疗把患者骨髓里的病变细胞杀死,再植入捐赠者骨髓里的干细胞,可成功治疗白血病、造血不全、免疫缺乏等疾病,如今骨髓移植已是成熟的技术。

移植骨髓干细胞 重启血液肿瘤病友生机

徐思淳说,直到1990年代末,专家们开始将体内细胞取出,经过处理、加工等程序再回植进体内,发展出“免疫细胞治疗”,但因免疫细胞操控能力频频面临瓶颈,2000年再拓展“再生医疗”新领域,正式宣告第二代的细胞治疗时代来临。

“免疫细胞治疗”到底研究些什么?徐思淳解释,淋巴球是负责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关键,里面含有负责发动攻击的“T细胞”以及可以直接杀死细胞的“自然杀手细胞”(NK Cell),具有免疫抑制效果的“间质干细胞”也是重要研究重点。

至于“再生医学”则是将脂肪细胞、牙齿等部位找到的干细胞,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不仅有机会培养成软骨、组织,也可望养出肝脏、神经等多种器官,发展出类似“农场”的概念,让有器官移植需求的患者不需再苦苦等待。

台北医学大学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黄彦华表示,国内细胞治疗研究可概分为2大领域,其中一种是“干细胞”;另一种则是免疫细胞、纤维母细胞等“非干细胞”领域,可望解决早期医学领域无法解决的问题。

台北医学大学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黄彦华指出,日本培养细胞层片技术比台湾超前10年,但台湾已动起来,若能由官方出击,和日本建立合作平台,双方合作可提升台湾的研发量能。(黄彦华提供)

以干细胞为例,全身各组织都有干细胞存在,具有分化成各种功能性细胞的潜力,但安全性是一大考验,其中,风险较高的如“胚胎干细胞”以及“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PSC),台湾尚未开放进行临床试验。

不过,邻近的日本则以风险较高的iPSC为发展重点,进行多项研究与临床试验,日本iPSC研究权威山中伸弥利用基因改造技术,将人类皮肤细胞再程式化为胚胎期干细胞,2012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殊荣。

随后,日本再生医学专家清水达也以自体纤维细胞、间质干细胞培养出“细胞层片”,就像细胞OK绷一样,可以贴在受损的食道、心脏上加速修复,由于是自己的细胞,免疫排斥风险也低,这项技术已经获得日本健保给付。

细胞治疗大跃进 台湾法规慢慢来

不过,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2014年才陆续祭出相关法规,明订细胞治疗临床试验、产品查验登记、捐赠者合适性、细胞品管等规定;在此之前,台湾细胞治疗领域因无法可循,因而妨碍前进的脚步。

黄彦华说,有别日本,台湾的细胞治疗临床试验研究多着重于安全性较高的“血液细胞”,如骨髓、周边血细胞等,以及具免疫调节能力的“间质干细胞”。

此外,科技部也推动“再生医学科技发展计划”强化基础研究,链接学界、业界与法人,经济部则鼓励学界间建构合作机制,工业技术研究院至今已经可以做出第一代细胞层片,虽然还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对台湾而言已是一大跃进。

话虽如此,台湾细胞治疗研究目前仍停留在临床试验阶段,至今并没有细胞治疗产品,仅有一血液细胞的学术研究案进入第3期临床试验,相较日本、美国、韩国都已有细胞治疗产品问世,台湾仍落后一大截。

除了法令,细胞治疗面对的另一难题就是产品的有效性,她表示,临床试验一般分为3期,第1期确保安全性、第2期测试有效性,受试者人数都相对较少,但到了第3期受试者人数则大量增加,这时细胞的需求量大增,因此细胞品质管控将成重要关键,若无法维持细胞库的稳定性,则可能使具有医疗潜力的细胞产品面临失败命运。

研发烧钱难赚钱 临床应用仍有风险

台湾细胞治疗发展另一项跨不过的难关,就是再现实不过的“钱”,徐思淳说,台湾研发能力很强,但业者规模都不大,若要完全按照台湾法规走,恐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只烧钱、不赚钱”,还没做出产品就倒闭了。

细胞治疗成世界潮流 台湾将何去何从?既想快速发展造福民众又得确保安全性,台湾细胞治疗下一步该怎么走?黄彦华建议,可参考日本采风险分级管理,较低风险的细胞治疗,可不必经过繁琐审查程序,风险高的仍得按部就班,有助快速推动产业发展。

她举例,低风险的细胞治疗例如“最小操作”的产品,像是自体细胞没有免疫排斥顾虑,经分离浓缩出干细胞以后,回注到体内或局部区域,可应用于如患者自身的伤口愈合。

中度风险的细胞治疗像是间质干细胞、免疫细胞癌症疗法,这些细胞取出后须经过刺激、培养、或扩增处理,再回输到体内,即使同样是自己的细胞,但细胞经过培养刺激可能出现改变,诱发的反应也和原本的细胞大不相同。

至于高风险细胞治疗,则包括多能性细胞如胚胎干细胞或 “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由于细胞经过培养、刺激加上基因改造程序,例如血癌新疗法CAR-T研究,受试者风险较高,临床试验执行上需更加谨慎。

徐思淳认为,业者应打破壁垒,团结合作、共享资源,减少彼此的硬体投资浪费,法令上可依现行发展适当规范,保护受试者、给予厂商发展机会,政府方面应提供更多经费,有助长远发展。(转自中央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