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长廊

【文史】画院漫谈

画院是中国古代一些君主为教化人民或个人的喜好而设立的一个绘画专职部门,为朝廷正式机构并独立管理。中国最早出现“画院”这个名称大约是在五代后蜀(934年-965年,又称孟蜀)、南唐(937年-975年)时期。

后蜀君主孟昶创立了翰林图画院。自此,画院在中国一代代沿袭下来。在历代的画院中,培养了许许多多杰出的画家,也留下了许多可留传后代,给后人无限启发的画作。当然,其中也有不重视的,比如元朝是停滞的,没有设画院,但到明清两代,画院又获重视,恢复了荣景。

宋徽宗文会图。画中的文人正在花园中饮宴。(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除了皇室画院外,五代也出现地区统治者所设的画院,比如敦煌瓜州榆林窟第35窟的壁画,其中绘有供养人的画像,包括统治者及其眷属、大小官吏的画像,也有曹氏画院的“都勾当画院使”、“知画手”、“都画匠作”、“画匠”等的画像,并有“都勾当画院使”的题名,这是当地曹氏世家设有画院的一份历史性资料。

历代画院所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大都要求工笔设色,细致工整,布局严谨,色彩灿烂,这是院体画的基本特色。在作画题材上,主要反映宫廷和官宦生活,描绘帝王贵族上层社会的生活样貌。

五代时期,画院制度初备,各国国主都很重视绘画艺术的发展,流风所及,带动了五代时期的绘画风尚,特别是人物画和花鸟画,名家辈出。擅长人物画的画家,以南唐周文矩与顾闳中为最著名。

顾闳中就是南唐画院的待诏,其画作《韩熙载夜宴图》可说是中国美术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画巨作。画中人物造型准确精微,线条细致流畅,色彩绚丽清雅。他不仅追求形似,还特别着重描绘人物的神态、性格和内心感情的变化。周文矩的画受唐代周昉的影响很大,所画仕女和周昉同一风格,都是一派雍容华贵的样子。

后蜀画家黄筌擅画花、竹、翎毛、佛道、人物和山水,有着细腻而带富贵气息的画风,是一位画艺比较全面的画家,他也成为此时宫廷绘画的代表。此外还有名门出身的徐熙,以水墨淡粉的花竹擅名。他所画的花鸟画,独创一种“落墨”的画法。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将两者归结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这是五代时期影响后世极大的两种画风,影响了宋、元、明、清的花鸟画坛。

宋太祖建国之初就建立翰林图画院。其实北宋的许多皇帝,包括徽宗以及南宋的高宗,都喜爱绘画艺术,在他们在位期间,画院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到徽宗时,由于徽宗本人对绘画的偏爱,画院便不只是供养画家的地方,还建制设学,并且把绘画考试并入科举取士之列。

据《宋史·选举志》记载,徽宗当时就设计了全套的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法,还有招生、考试制度,简直就是皇家美术学院的古代版。它的招生对象有士大夫出身的“士流”和由民间画匠组成的“杂流”。一旦入选就授予职位。分画学正、艺学、祗候、待诏、供奉等六个等级,未得职位者称“画学生”。

宋徽宗把很多心思都放在画院上面,模仿进士科出题取士,以优美的诗词为画题来测试画师,一方面促使他们重视与加强个人题诗赋词的文学素养,一方面也是有意提倡“诗书画”合一,让画师们的画境往高深层次提升。

徽宗对画院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常亲自督导画学生画画。画出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卷的王希孟,当时年仅十八岁,经过他半年的指导就创作出这幅传世名作。同时,他也命人每隔一段时间要将御府所藏的名画送两幅到画院,供大家临摹效仿。也就是说,既要提高画师的笔墨技巧,又常要求他们要有创意,也要求他们要多师法自然,深入观察写生。要求的标准是要达到:“笔简意全”、“尽物之情态”、“意高韵古”等等。

画院在宋代的发展可谓极其鼎盛,画院画家享受文官般的待遇。虽然一切都得顺皇上旨意,一切以皇上的好恶为好恶,但能够全心全意地在绘画领域中有所作为,也是大部分画师所梦寐以求的。所以相传有一次画院招聘画师,应召而来的画师竟超过三千人。因《清明上河图》而名留千古的画家张择端就是当时的画师之一。@#(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