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承袭历史带动未来 台基隆古厝新契机

基隆建筑依山势而建,新旧建筑交错纵横。(陈懿胜/大纪元)

人气: 67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7年02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陈懿胜台湾台北报导)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地狭人稠又常下雨,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基隆的建筑依山势而建,蜿蜒的阶梯、小巷多不胜数。古厝伫立于新建筑中,街道总是带给人新旧交错、突兀的观感,其中蕴藏着基隆早期的开发历史和足迹,但是,这些回忆却逐渐被人遗忘。

基隆市都发处长徐燕兴表示,从13世纪开始,基隆就是琉球王国与中国的贸易中继点。郑和下西洋时,基隆也是远程航路的重要补给站;在大航海时代中,贸易与战略要冲为重要因素,在荷兰、西班牙、法国眼中,基隆可说是当时世界的要点。

台湾之嘴 融合中日欧美文化

致力于保存台湾经典建筑的文史工作者凌宗魁也指出,在海权时代,基隆是台湾的嘴巴,所有物资都会从台湾的这个门面(北)进入,外来文化也同样从这里传入,因此,基隆拥有丰富的中国、日本、欧美文化,造就了一个风格多样化的港口城。

现在的基隆,这个受到国际瞩目的城市消失到哪边去了?

徐燕兴表示,在港口贸易下降的影响下,基隆在过去的国家政策与都市计划中,人才快速外流,许多人对于基隆的地方感也随之下降。现在的基隆,人口密度高,但是城市空间失序,人文与文化感与空间没有联系,从重要的货运港口成为边缘城市,当初的门面已逐渐没落,甚至曾被外界批评为最不快乐的城市,排名倒数最后一名,“基隆需要改变,这座海洋城市期盼着再生”。

基隆老房子 述说许多故事

谈到基隆的“不一样”,凌宗魁表示,基隆是一个很特别的城市,拥有欧风、日本、西式、闽南等建筑,例如:日本邮船基隆支店出张所(今阳明海洋文化艺术馆),虽然是船公司,却采用当时的金融建筑方式,以一楼作为基座,向上延伸,有明显的地柱,转角的尖顶圆塔(二次大战时损毁)则是地标,让这栋建筑从左边到右边都可以明显看到。

“除此之外,也有风格混合的建筑。”凌宗魁指出,以许梓桑古厝为例,虽然是闽南式的三合院建筑,使用的建材为台湾炼瓦株式会社(Taiwan Renga)的TR砖,是日治时期最顶级的红砖,却以西式的牛眼窗作为通气孔,更不用说主宅后面还有称作“迺园”的庭园,用来养植花鸟树木,修身养性。

凌宗魁接着说,基隆有很多老房子,拥有非常多的故事,这就是基隆的特色。建筑与文化密不可分,举凡许梓桑古厝、海科馆(过去为北火电厂)、阳明海洋文化艺术馆、基隆市长官邸、要塞司令部等都是有故事的建筑,不要设限它们的使用方式。透过历史、文化、建筑的结合,基隆是一个很有希望及发展机会的城市。

结合文资 串联文化交通历史产业

如何将基隆与文化结合?基隆文化局长彭俊亨表示,任何产业都需要文化在其中,基隆拥有非常多的文化资产,但是过去采用单一点经营模式,历史建物之间没有关联。必须将文化、交通、历史、产业四者脉络连结,以故事的方式串联起来,把产业的文化价值带出来,并与创作者合作,将文化的元素放入产品之中,这才是真正的文创。

彭俊亨强调,基隆拥有丰富的山海自然资源与人文条件,这条“船”上的每个人都很重要,政府的角色只是领航,服务的是船上的主人,也就是人民。基隆需要转变,越来越多人走出来,推动文资与基隆的结合,必定能再现土地和人民的共同记忆,为基隆带来新的契机。◇

责任编辑:韵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