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基隆青年阵线注入 许梓桑故宅人文艺术之美

许梓桑古厝建立在1930年代,位于基隆庙口后巷,许梓桑曾孙女第四代65岁的大姊许碧珠(中)、二姊许碧满(左)与许锦纹,重回小时的故居。(周美晴/大纪元)

人气: 713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6年04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周美晴台湾基隆报导)基隆市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历史,您知道基隆有“六多”吗?基隆在地青年组成的“基青阵”,这两年他们从清理打扫垃圾、办工作坊针对社区环境、改造与区民沟通,2日举办的“2016梓桑文化祭”让许梓桑古厝(六多之一)重见天日,市长林右昌除了肯定,也希望有更多的地方居民社团一起努力,让基隆的人文艺术之美再现辉煌。

“2016梓桑文化祭”邀请到许梓桑第四代姐妹重回小时的故居,也就是许梓桑的曾孙女许碧珠、许碧满与许锦纹。65岁的大姊许碧珠感谢市政府还有年轻人这么努力,让古厝重现风华,她们希望可以尽快把古厝捐给市政府作公益使用。

许梓桑古厝建立在1930年代,位于基隆庙口爱四路2巷(旧称梓桑巷),拾阶而上,右手边的岩壁有着3~4个的防空洞(六多之一),在往上一点就到了基隆士绅许梓桑的故居,他乐善好施,担任过类似现在市长位置的职位,还出资办学、调停地方、组诗社,古厝就是当时文化人吟诗作对的聚集场。

许梓桑古厝建材采用台湾炼瓦株式会社出品的TR砖,装饰有牛眼窗。(周美晴/大纪元)
许梓桑古厝建材采用台湾炼瓦株式会社出品的TR砖,装饰有牛眼窗。(周美晴/大纪元)

许碧珠三姐妹说:“我们以前都是在这里玩到大的”。站在大厅位置一眼望去就是海平面(基隆港),典雅的“余庆堂”是供奉祖先之处,后山是家里的后花园,种满美丽的花。

许梓桑古厝地下两层、地上一层,看似传统闽南三合院,但整体建筑风格是汉洋合体,是传统三合院,亦是日式洋楼。建材砖瓦采用台湾炼瓦株式会社出品的TR砖,是当时最顶级及经典的建材,装饰有牛眼窗、鲍鱼饰、竹饰、石椅、烛台、彩烧瓷砖等等。

许梓桑古厝的石椅。(周美晴/大纪元)
许梓桑古厝的石椅。(周美晴/大纪元)

由“基隆青年阵线”举办的“2016梓桑文化季”自4月2日起一连举办4天,在基隆庙口的后巷中热闹展开!从防空洞开放探秘,文创市集、表演活动、古厝导览小旅行、基隆温度摄影展等等,都是由这群在地年轻人策划执行,希望让更多民众体验古厝之美与基隆的美丽角落。

许梓桑古厝的竹饰、鲍鱼饰、彩烧瓷砖等。(周美晴/大纪元)
许梓桑古厝的竹饰、鲍鱼饰、彩烧瓷砖等。(周美晴/大纪元)
许梓桑古厝是传统三合院,亦是日式洋楼。装饰有牛眼窗、鲍鱼饰、竹饰、石椅、烛台、彩烧瓷砖等等。(周美晴/大纪元)
许梓桑古厝是传统三合院,亦是日式洋楼。装饰有牛眼窗、鲍鱼饰、竹饰、石椅、烛台、彩烧瓷砖等等。(周美晴/大纪元)

基隆青年阵线成立于2014年,秘书长陈立仪表示,活动只是短暂,藉由活动引起注意,就像这两年,她们集合年轻人的力量,为自己生长的地方贡献一己之力,透过社区办工作坊,与社区居民沟通,针对社区环境、社区改造计划,公部门也开始重视起来。

陈立仪说,之前古厝没有人管理、没有人进去,慢慢变成废墟、变成垃圾场。经过打扫与清理,社区的环境改造,游客的配合,之后慢慢没有人再丢垃圾了,这也是不太容易发现、感觉出来的一种潜移默化吧!

画家王杰,从西班牙留学回国后,有一部分的画作,都是基隆需要被重视、保留的一些隐藏版古迹,或许他的画作也是影响年轻人的共鸣、反思!王杰说若有是他的荣幸,他认为文化的活动,由民间起来的力量,往往比政府挹注的大量资金来的好,因为在地的年轻人充满活力、旺盛的体力与无限的创造力。

基隆市府今年计划在6月25日举办建港130周年庆祝,林右昌说活动之前,就会由“许梓桑美术道”开始暖身、展现成果,也要让庙口的游客能引导到这个历史文化空间,以后到庙口不只是品尝美食,还可以体会过去基隆的人文艺术之美。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