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基隆青年陣線注入 許梓桑故宅人文藝術之美

許梓桑古厝建立在1930年代,位於基隆廟口後巷,許梓桑曾孫女第四代65歲的大姊許碧珠(中)、二姊許碧滿(左)與許錦紋,重回小時的故居。(周美晴/大紀元)

人氣: 713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6年04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周美晴台灣基隆報導)基隆市蘊涵著深厚的文化歷史,您知道基隆有「六多」嗎?基隆在地青年組成的「基青陣」,這兩年他們從清理打掃垃圾、辦工作坊針對社區環境、改造與區民溝通,2日舉辦的「2016梓桑文化祭」讓許梓桑古厝(六多之一)重見天日,市長林右昌除了肯定,也希望有更多的地方居民社團一起努力,讓基隆的人文藝術之美再現輝煌。

「2016梓桑文化祭」邀請到許梓桑第四代姐妹重回小時的故居,也就是許梓桑的曾孫女許碧珠、許碧滿與許錦紋。65歲的大姊許碧珠感謝市政府還有年輕人這麼努力,讓古厝重現風華,她們希望可以盡快把古厝捐給市政府作公益使用。

許梓桑古厝建立在1930年代,位於基隆廟口愛四路2巷(舊稱梓桑巷),拾階而上,右手邊的岩壁有著3~4個的防空洞(六多之一),在往上一點就到了基隆士紳許梓桑的故居,他樂善好施,擔任過類似現在市長位置的職位,還出資辦學、調停地方、組詩社,古厝就是當時文化人吟詩作對的聚集場。

許梓桑古厝建材採用台灣煉瓦株式會社出品的TR磚,裝飾有牛眼窗。(周美晴/大紀元)
許梓桑古厝建材採用台灣煉瓦株式會社出品的TR磚,裝飾有牛眼窗。(周美晴/大紀元)

許碧珠三姐妹說:「我們以前都是在這裡玩到大的」。站在大廳位置一眼望去就是海平面(基隆港),典雅的「餘慶堂」是供奉祖先之處,後山是家裡的後花園,種滿美麗的花。

許梓桑古厝地下兩層、地上一層,看似傳統閩南三合院,但整體建築風格是漢洋合體,是傳統三合院,亦是日式洋樓。建材磚瓦採用台灣煉瓦株式會社出品的TR磚,是當時最頂級及經典的建材,裝飾有牛眼窗、鮑魚飾、竹飾、石椅、燭臺、彩燒瓷磚等等。

許梓桑古厝的石椅。(周美晴/大紀元)
許梓桑古厝的石椅。(周美晴/大紀元)

由「基隆青年陣線」舉辦的「2016梓桑文化季」自4月2日起一連舉辦4天,在基隆廟口的後巷中熱鬧展開!從防空洞開放探秘,文創市集、表演活動、古厝導覽小旅行、基隆溫度攝影展等等,都是由這群在地年輕人策劃執行,希望讓更多民眾體驗古厝之美與基隆的美麗角落。

許梓桑古厝的竹飾、鮑魚飾、彩燒瓷磚等。(周美晴/大紀元)
許梓桑古厝的竹飾、鮑魚飾、彩燒瓷磚等。(周美晴/大紀元)
許梓桑古厝是傳統三合院,亦是日式洋樓。裝飾有牛眼窗、鮑魚飾、竹飾、石椅、燭臺、彩燒瓷磚等等。(周美晴/大紀元)
許梓桑古厝是傳統三合院,亦是日式洋樓。裝飾有牛眼窗、鮑魚飾、竹飾、石椅、燭臺、彩燒瓷磚等等。(周美晴/大紀元)

基隆青年陣線成立於2014年,秘書長陳立儀表示,活動只是短暫,藉由活動引起注意,就像這兩年,她們集合年輕人的力量,為自己生長的地方貢獻一己之力,透過社區辦工作坊,與社區居民溝通,針對社區環境、社區改造計畫,公部門也開始重視起來。

陳立儀說,之前古厝沒有人管理、沒有人進去,慢慢變成廢墟、變成垃圾場。經過打掃與清理,社區的環境改造,遊客的配合,之後慢慢沒有人再丟垃圾了,這也是不太容易發現、感覺出來的一種潛移默化吧!

畫家王傑,從西班牙留學回國後,有一部分的畫作,都是基隆需要被重視、保留的一些隱藏版古蹟,或許他的畫作也是影響年輕人的共鳴、反思!王傑說若有是他的榮幸,他認為文化的活動,由民間起來的力量,往往比政府挹注的大量資金來的好,因為在地的年輕人充滿活力、旺盛的體力與無限的創造力。

基隆市府今年計畫在6月25日舉辦建港130週年慶祝,林右昌說活動之前,就會由「許梓桑美術道」開始暖身、展現成果,也要讓廟口的遊客能引導到這個歷史文化空間,以後到廟口不只是品嘗美食,還可以體會過去基隆的人文藝術之美。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