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孩子,祝你生日快乐”

文:嘉悦

妈妈想告诉你,每做一件事,看似是为他人,实则受益者是自己。(Shutterstock)

【大纪元2017年06月18日讯】亲爱的平平:

这应该是妈妈写给你的第四封信。五岁生日时写信的场景还在眼前。首先,妈妈祝你:六周岁生日快乐!这一年时间,妈妈见证了你的成长,从一个胆小不安的孩子,慢慢被滋养、被融化,渐渐伸展你小小的枝芽。这一年,你渐渐活泼开朗,敢于担当,你会主动帮忙提重物;过马路担心姥姥腿脚慢,你会主动牵住姥姥的手试图保护她;你会自觉遵守时间,信守诺言,不再撒娇哭闹提出违反承诺的要求。你渐渐地懂礼节,知荣辱,你的心也慢慢打开,变得温和柔软,你开始学着在跟妈妈持不同意见时,跟妈妈讲道理,学会了变通。这一切的受化,让所有人感到欣喜。同时,你的变化,也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

妈妈想告诉你,每做一件事,看似是为他人,实则受益者是自己。就像现在,妈妈正在给平平写信,看起来是妈妈在为平平的成长做记录和纪念,但翻开每一封信,每一页日记,都是妈妈在彼时彼刻当下最真实的认识,是妈妈在当时的所认知的范围内想告诉平平的话,从中看得见随着时间的变迁,妈妈的成长与收获。

所以你看,妈妈写信给你,写的满满的都是妈妈自己的成长记录,受益者确是妈妈自己啊!妈妈想告诉你,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所感受到的世界,你看到、听到、摸到、闻到的世界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加工出来的,并不是真实的世界,也不是事物的全部真相。

地球是一个球体,站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只能看到一个侧面。你对世界的认知,完全是你自己的感受。这个世界,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你如何对待世界,世界就如何对待你。妈妈给你讲个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心理测试要求随机找一群人,让化妆师在空房间里分别为他们化妆,在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化了一条非常难看的伤疤,拿镜子给他们看,看过之后,把镜子拿走,化妆师说:“为了逼真,我需要补点粉。”其实,是把这道画的伤疤擦掉了,然后让他们作为治疗伤疤的患者,在医院诊室门口候诊,看每个人的反应。

回来后测试者问他们,这道伤疤对你有没有影响,别人会不会因为这道伤疤厌恶你、歧视你?所有人的反馈都是:“有,人们对我充满了敌意”。实际上,这道伤疤根本不存在,是每个人自己心里留下了伤疤的阴影,影响了自己对他人态度的判断。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当你有一天,你的胸怀足够谦卑和宽容,你会知道,我们感受到的世界,只是世界的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是片面的世界,不是全部。当你得知,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你才能够知道自己眼中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是多么大的差别。大人们常说:孩子啊,你快快长,等长大了,去认识了解外面的世界!妈妈要说:孩子,你首先需要认识自己。

因此,你要学会认识、接纳、完善、成为自己!才能立得住,站得定,方向正!请你记住,这个次第非常重要,千万不可颠倒,否则,你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想要什么,只会一味迎合,要么对立,要么表演,内心慌张又荒凉,却不知该塞点什么到自己的内心,才能让别人看起来自己强大。你要记住,你要自我强大,才不会被外事外物干扰!

“生日”,是一个灵魂投胎降生为人的日子,“快乐”,也不仅限于“生日”这天。因此,“生日快乐”,除了你目前能理解的生日当天要有礼物,要高高兴兴之外,其实是有意义的。

人之所以要纪念“生日”,作为区别于其它物种的“灵性生命”,就是因为人除了有动物的本能,有顺应天地自然变化的能力,有七情六欲之外,还具备了其它物种不具备的“头脑”和有“心灵”,有了思考和自我觉悟的能力。因此,把降临人世的日子作为纪念日,是只有人类才特有的行为。

生而为人,人生不易,倘若不能从声色影像中穿透迷雾看清本质,就只能被各种无法达成的欲望拖着走,造成身心分离。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又拼命去追求。

所以大多数人的一生,感受到的是苦多乐少,所以,佛说,要离苦得乐,所以人们才会在所有祝福中都要寄予“快乐”的期望感谢。你,平平!你的到来让我变得比从前豁达开朗,让我有机会体会到成熟原来不是苛责,也不是降低标准,而是能接纳得更多。

平平,妈妈期望你尽可能地保持这份孩子的童真,用认真快乐的态度,诚挚地“玩”好你所遇到的每一件事,将自己的心安住于当下,快乐,随心,谦和,不惊,不怖,不畏,如你的名字一样,平和安康,福乐自在!

爱你的妈妈

后记:

泰戈尔在“吉檀迦利”中说:“春天把花开过就告别了。如今落红遍地,我却等待而又流连。潮声渐喧,河岸的荫滩上黄叶飘落。你凝望着的是何等的空虚!”

人就是诞生在这样虚空的时空里,肉眼凡胎,智慧封闭,即使是至高的神转生到凡间,在他脱离娘胎的那一刻,也鲜少会出现我们时常臆测的彤云绕户,仙鹤献瑞,天女散花,步步金莲。他会以符合这个空间的平凡来敲三界的门,他也会在红尘的泥水中沾衣濯足,他甚至会深陷泥淖无法抽身,渐渐忘却家门。

在我们称为“生日”的那一天,其实是新生与死亡并存的,所谓知生知死,所谓方生方死,原本是无间隔的存在。我们寄予“生日”的愿景,基于我们的灵魂只能被迷惑,不能被毒变。每一年,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天,我们擦拭自己的灵魂,仿佛擦拭命运的神灯一样,让他回放我们生命本原的美好,捡拾起那绚烂的轻盈,抖落一身的俗尘,从而再启一年新的旅程。

本文刊载于旧金山5月27日教育专版,请点阅

要想定期快速浏览一周新闻集锦,请点这里。

责任编辑:李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