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史料

《天工开物》扬麦磨面法 自然风水最好

天工开物。(公有领域)

【编按】《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后有日、英、德、法、俄等译本。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并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图,描绘了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特分节刊登,以飨读者。

谷物加工——小麦加工

扬麦

小麦是面粉原料。稻谷加工后最精者是舂过两次的精米,小麦加工后最上品是重复罗过的细白面粉。收获小麦时,手握一把麦秆击取,其法如同击稻。去麦秕,在北方用扬场的方法,因为风车没有遍布全国各她。扬麦不能在屋檐下,必待风至而后为之。风不来、雨不停都不能扬麦。

天工开物。(公有领域)
天工开物。(公有领域)

小麦扬过之后,以水将尘垢淘洗净尽,再晒干,然后入磨。

小麦有紫、黄两种,紫胜于黄。好麦每石得面一百二十斤,劣者少得三分之一。

磨的大小没有固定形制。大磨用阉过的肥壮牛拉。牛拉磨时,用桐壳遮眼,不然会眩晕。牛腹下系桶以盛粪便,不然则不洁。小磨重量稍轻,用驴拉。再小的磨则只用人推。

用牛一日加工二石麦,用驴则加工一石.用人则强者一日加工三斗.弱者半之。水磨之法已详载《攻稻.水碓》节中,结构相同,其功效又三倍于牛犊。牛马拉的磨与水磨,都在磨上悬以上宽下窄的袋子,内装麦数斗,漓入磨眼。人力推动的磨则不必如此。

原文

《天工开物》粹精第四——攻麦

凡小麦,其质为面。盖精之至者,稻中再舂之米;碎之至者,麦中重罗之面也。

小麦收获时,束稿击取,如击稻法。其去秕法,北土用扬,盖风扇流传未遍率土。凡扬,不在宇下,必待风至而后为。风不至,雨不收,皆不可为也。

凡小麦有紫、黄二种,紫胜于黄。凡佳者每石得面一百二十斤,劣者损三分之一也。

凡小麦既扬之后,以水淘洗,尘垢净尽,又复晒干,然后入磨。

凡磨大小无定形。大者用肥犍力牛曳转。其牛曳磨时用桐壳掩眸,不然则眩晕;其腹系桶以盛遗,不然则秽也。次者用驴磨,斤两稍轻。又次小磨,则止用人推挨者。凡力牛一日攻麦二石,驴半之,人则强者攻三斗,弱者半之。若水磨之法,其详已载《攻稻.水碓》中,制度相同,其便利又三倍于牛犊也。凡牛、马与水磨,皆悬袋磨上,上宽下窄,贮麦数斗于中,溜入磨眼。人力所挨则不必也。#

──转自《新三才》

点阅【天工开物】相关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